Memobank的官方網站正式成立囉!
 
歡迎大家常來逛逛喔!
 
有任何問題可以透過官網上的聯絡方式聯絡我們~
 
我們的網址是
 
 
謝謝大家的支持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醒報記者張芮瑜綜合報導】「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已不再是音樂班招生的宣傳標語,而是已經過研究證實。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除了過去「提升專注力」的普遍認知外,學唱歌或彈奏樂器可以提升語言與閱讀能力,這對出身弱勢的孩童尤其明顯。

據《BBC》報導,由美國西北大學妮娜克勞斯博士領軍的研究團隊,以芝加哥與洛杉磯貧困地區的孩童作為研究對象,將孩童分為有無進行音樂課程2組對照。

【貧困地區生作研究】 在一年的音樂課程結束後發現,與那些從未接受音樂教育的孩童相比,9-10歲有受音樂教育的孩童的閱讀能力穩定進步,而受過專業音樂訓練的孩童,在處理聲音和語言上表現也很優異。目前這份研究已於美國心理學會上發表。

先前的研究往往強調,學習音樂可以改善神經功能,進而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 但克勞斯發現,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音樂對較富裕孩童的影響。因此在近期的這項研究中,克勞斯轉而研究貧困地區的孩童,她發現,孩子若參與每周5小時以上的常規音樂課程,可以防止閱讀能力的下降。

這群來自貧困階級的小學生,每天都參加學校樂隊或合唱團課後練習,研究人員記錄下他們的腦波,以評估他們對聲音和語言的反應。

【改變神經抵銷落差】 經過兩年的音樂訓練,結果顯示,和沒有接受音樂訓練的組員相比,有接受音樂訓練的組員能夠在有噪音為背景的情況下,更快更準確的區分不同的聲音。克勞斯說,這顯示音樂對頭腦有正面的影響,更可以幫助學習,但這並非一蹴可幾,需長期培養。

她表示,在貧困地區成長的孩童腦部構造較不同,影響他們學習的能力。雖然比較富裕的學生,與低收入背景學生相比,在校成績表現比較好,但研究發現,音樂訓練可以改變弱勢孩子的神經系統,出現重塑大腦的情形,自動強化神經系統的對聲音的反應,進而抵銷學習上落差。

來源網址:Yahoo新聞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學習外語多用腦,可避免老人痴呆症。許多成年人對學習語言望之卻步,原因不外乎是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復以往,不過最近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卻指出,學習第二外語可以延緩大腦的老化,即使是成年後才學外語,對腦袋一樣有正面效益。

愛丁堡大學「認知老化與認知流行病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針對262名市民進行調查,找出他們11歲時的智商成績,並參照他們70歲後大腦認知能力的變化,這些參與者至少都會英語以外的1種外語。

研究發現,能說兩種以上外語的人,大腦認知能力較佳,智商和閱讀能力都優於一般人。另外,即使是在成年後才學第二外語,對腦部同樣有明顯的助益,可以防止大腦老化。

愛丁堡大學研究員巴克指出,這項研究極具參考價值,全球有數以百萬計的成年人在學習外語,對於大腦的老化很有助益。不過他也承認該研究仍有不足之處,例如如果語言種類學得更多,是否仍對大腦有幫助;精練一種外語的人,是否比單純會講幾句的人頭腦更靈光。

英國慈善團體「Age UK」主任卡洛琳.愛巴漢斯表示,全英國超過1百萬的65歲老年人,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問題,如果這項研究屬實,將使無數老人受益。

先前的研究指出,學習第二外語對大腦是一種運動,能提升注意力,培養更專注、辦事更有效率,延緩老人失智症的發作的年齡。

本研究刊登在《Annals of Neurology》學刊。

文章標籤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資料來源:大紀元 記者:安妮/澳洲雪梨報導

資料日期:2014年02月28日

澳洲人現在比以往壽命更長、更健康。美國來訪的神經系統科學家梅策尼希(Michael Merzenich)博士告誡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定期鍛練大腦,這可以防止衰老等健康風險。

據澳洲廣播公司報導,梅策尼希博士是加州大學神經科學榮譽退休教授,近日到訪澳洲。他警告人們步入老年階段後需要保持機體機能的健康,他說:「85歲的時候大約一半人需要持續的照顧,所以必須考慮維護我們的機能和能力。」

梅策尼希博士在訪問南澳時表示,過去一個世紀的醫學進步已經極大地提高了人口的平均壽命,但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大腦功能。他的研究發現,那些經常做身體和 精神鍛練的人,在退休很久後都能保持健康的機能。研究人員們正在針對老齡人口進行一個大的實驗。他說:「我認為讓大多數人保持大腦健康、使大腦健康跨度可 以和壽命相等是可以實現的。」

梅澤尼奇博士說,他的澳洲朋友李普曼(Rex Lipman),現在90多歲,仍然在工作。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李普曼先生每天打兩次網球,還花時間鍛練大腦,做在線謎題和找答案智力問題。梅澤尼奇說: 「這鍛練了大腦的神經元,使其運動。認知反應的喪失是由於神經元不再像我們年輕時那麼健康和成長,(老年時神經元)變得僵硬,所以我們聽不到、看不到、或 者品嚐不到味道。」

梅澤尼奇稱李普曼是「一個澳洲之寶」,並稱讚他熱情宣傳定期進行大腦運動的好處。

(責任編輯: 堯寧)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中央社倫敦綜合外電報導

資料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不喜歡運動的準媽媽,如果知道在懷孕期間運動不僅對母體有好處,還能讓寶寶大腦發育更好,有沒有更增加運動的誘因?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孕婦運動有助提升胎兒大腦發展,而且每週只要3次的20分鐘動,就會有效;而且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正面影響可能持續一生。

蒙特婁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研究團隊說:「鑑於只要在孕期運動,就能影響孩子的未來,我們樂觀認為,這項研究成果將鼓勵婦女改變健康習慣。」

研究人員要求10位孕婦每週至少從事3次會微喘的運動,平均幾乎每週達到近2小時,包括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或游泳。

另一組孕婦則不做運動,每週的中等程度活動約10分鐘。

待寶寶出生後,研究人員讓寶寶戴上有超過100個電極的儀器來評估大腦活動。這項儀器不會讓寶寶感到不適。

當寶寶在媽媽大腿上睡著時,持續播放尖銳噪音,這種噪音有時會被第2種聲音打斷。

研究人員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有運動的寶寶,能分辨兩種不同聲音,這是大腦成熟與發育較快的徵兆。

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母親運動有助胎兒大腦發展,可能原因是運動能增加供氧量,另外可能也會增加促進大腦發育蛋白質BDNF的製造。

專家在神經科學學會(Society for Neuroscience)年會上指出,先前研究獲得的結論是,懷孕期間運動能改善嬰兒的智商與字彙,直到至少5歲以前都有正面影響。

其他研究也顯示,媽媽在懷孕期間運動量較大,小孩長大後心臟功能可能也較佳。(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