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記憶力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資料來源:大紀元 記者:黃凱熙/編譯報導

資料日期:大紀元2014年03月30日

美國今年的第17屆記憶比賽冠軍得主29日出爐,本屆冠軍戴里斯(Nelson Dellis)亦是2011與2012年的前兩屆記憶賽霸主。擁有超強記憶能力的戴里斯接受記者訪問時,透露他坐擁三冠王寶座的增強記憶秘訣。

堅守四大秘訣 奪回冠軍頭銜

今年29歲的戴里斯向記者透露他增強記憶的致勝秘訣:「在過去的這5年中,我恪守4大關鍵準則:保持思路活躍;僅吃對的食物;規律的體能訓練;擴大與周圍親友的社交圈。」

戴里斯說,他想提醒每個想挑戰記憶賽的人,他也不是在一開始就是一個記憶高手。參賽者必須先從某項記憶訓練開始著手,用特殊的記憶方式來連結每個訊息並逐漸的增強記憶力,同時還必須保持身體健康,以及關注和觀察周圍的每一個人。

戴里斯不藏私的透露他增強記憶的秘訣給想要增進記憶力的人,他說:「我開始在腦海中建立每天遇到的人物特徵清單;攝取大量富含omega 3的食物,如鮭魚和其他魚類;切記大腦是一個充滿血管的器官,因此規律的體能訓練才能大大的激活和提升記憶力。」

為失智老人奔走 創立「為記憶登峰」

戴 里斯表示,他在祖母罹患阿茲海默症後,開始對記憶訓練產生莫大興趣,並在2009年首次參加記憶大賽。戴里斯在參賽的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時,已獲得 第三名的好成績。戴里斯也是一名登山愛好者,他在這一年也同時成立了「為記憶登峰」(Climb for Memory)非營利組織基金會,開始對阿茲海默症研究與協助患者等經費奔走。

戴里斯接著在2011年與2012年蟬聯兩次冠軍,但在2013年的決賽時犯了一次嚴重的錯誤,而與冠軍失之交臂,僅獲得亞軍。今年他再次捲土重來,又再一次擊敗所有對手,重新奪回冠軍的頭銜。

戴 里斯在週六成為記憶大賽三冠王的紀錄保持者後,已開始計畫動手寫一本關於記憶開發技巧的書。他並將在下個月於聖地牙哥,舉辦一場由他自己策劃的「至尊記憶 錦標賽」(The Extreme Memory Tournament)。戴里斯並不會參加這次比賽,因為舉辦這場賽事的主要目的,是讓往年的記憶比賽冠軍得主集聚一堂,重溫與粉絲和好友間互動的美好時 光。

靠記憶過關斬將 憑毅力先馳得點

美國記憶大賽參賽者必須挑戰三種比賽模式,在每一關中與來自各地的記憶高手拚殺並淘汰對手,約需歷經10小時以上的賽程才能脫穎而出。

參賽者的首輪初賽項目,是必須在5分鐘內記住每一張臉孔與他們的名字,並正確的配對才能過關。

第二輪的半決賽項目,是記憶由電腦隨機顯示在螢幕上的任何數字串、艱難的詩句、長字句或者是描述出一個陌生人的介紹訊息。

經過以上的激烈較量後,篩選出進入最後決賽的三名選手,決賽者必須說出之前看過的整副撲克牌的排列順序,第一個出現錯誤的人就是第三名得主,以此類推,直至產生季軍和最後的冠軍得主。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醒報 記者:李昀澔

資料日期:2014年3月 5日

「左耳進、右耳出」的行為或許不應該受到責怪,因為人類透過聽覺產生的記憶,遠不如視覺、觸覺來得牢固。

美國愛荷華心理學團隊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線上期刊的研究指出,若讓受試者先聽1個單音,4秒後再聽另一個相同或不同的單音,多數受試者都能分辨兩個單音頻率的異同;若播放間隔時間超過8秒,受試者的出錯率則會隨著間隔時間延長而升高,但在視覺及觸覺刺激的實驗中,即便刺激出現間隔時間持續32秒,受試者辨別刺激異同的準確度仍不受影響。

在另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受試者聽狗吠聲、看「靜音」播出的籃球比賽,並在目不視物的狀況下觸摸咖啡杯;結果發現,無論在1小時、1天或1周後,詢問受試者是否記得自己聽、看、摸到什麼東西,受試者忘記聽過狗吠聲的比例都最高。

愛荷華大學副教授艾米波倫巴解析,大腦並非將所有感官輸入的刺激摻雜在一起形成記憶,例如聽覺形成記憶的方式,就與視覺及觸覺不同,這也導致記憶能夠保存的時間有長短之分。「如果教師希望學生牢記上課內容,就不能只是講課,而應該提供學生在視覺及觸覺方面的記憶點。」美國布蘭迪斯大學講師史考特格拉維那表示,「這也是實作教學最主要的目的。」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商周出版

資料日期:2014年3月3日

針對複習技巧,日本司法補習界王牌講師伊滕真表示,他教所有的伊藤塾學生兩個重要的關鍵,那就是:記憶的黃金時間是「一個小時之內」與「睡前五分鐘」。記憶技巧上最要緊的重點就是「複習」。因此,我會希望學生在上完課之後務必做好複習的作業,而且盡量不要有空檔,越快複習越好。
我們想記住的事情多半會馬上忘記,那是因為人類大腦的設計本來就是為了遺忘。各位聽過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提出的「遺忘曲線」理論嗎?他做實驗得到以下結果:人在二十分鐘以後會忘記42%,記得58%。一小時之後會忘記56%,記得44%。一天之後會忘掉73%,一星期之後會忘掉77%,一個月以後會忘掉79 %。
由於經過一個小時就會忘記一半以上,所以我建議我的補習班學生在下課之後,最慢得在「一小時之內」複習。一小時之內是指下課後一直到回家休息之前的這段時間,所以回到家吃晚飯或是悠閒泡澡之前,就要複習剛剛上課的內容。可以的話,回家途中在捷運或公車上複習更好,甚至一下課就直接在座位上複習,複習完後再離開補習班。
在伊藤塾中,學生上完課後留在教室複習是常有的事。這些學生當中,每年都會出現幾位上短期課程就順利上榜的學生。大部分的人一上完課就會趕緊收拾東西離開教室,不過我總希望學生多花個二、三分鐘,留在座位上複習一下。只消短短二、三分鐘,把剛剛聽的課程內容畫一下重點或簡短做個筆記等等,就能夠在考試前輕鬆很多。

還有一個記憶要領就是,每天睡覺前花五分鐘複習。我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學生:「首先,希望你們每天睡前留個五分鐘複習。如果你持之以恆地這麼做,那麼一年之後的成果將會遠遠超出你的想像。」這三十年來我一直提醒學生花五分鐘複習有多重要。

每天,五分鐘,而且是睡前五分鐘。很不可思議地,睡覺前記憶的內容會深深地刻印在腦海中。早晨起床後回想,你會發現昨天睡前的記憶非常鮮明。腦科學也證明了這個說法。人類在睡眠期間確實會整理記憶、固定記憶。大腦會在人睡覺時回憶醒著的時候發生的事,然後重現並加強記憶。可以說,夢境就是重現記憶的過程中產生的影像。

總之,人會藉由睡覺讓記憶更加深刻地固定在腦中。所以,睡前五分鐘回想一下重要的事情,讓記憶更加鮮明,這樣這段記憶就會在睡眠中更確實地刻印在腦中。希望各位務必培養出在記憶的黃金時段複習的習慣。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商周出版

資料日期:2014年3月2日

記憶事物時,不能死背硬記,一邊理解、一邊記憶才容易記得住。一邊理解、一邊記憶的話,記憶新事物才會感覺越來越輕鬆。這就是所謂「記憶的相乘效果」。以準備司法考試為例,一開始確確實實地準備《憲法》的人,接下來念《民法》時就能夠非常順利地記住內容。接著準備《刑法》時,也會更容易將它的內容記到腦中。
同樣是準備《刑法》,與一開始就讀《刑法》的人相比,先讀過《憲法》、《民法》再準備《刑法》的人會理解得特別快,也更容易記住。我再舉另一個例子。假設確實準備某個科目需要一整年的時間,考試需要考八個科目,簡單計算就知道準備八個科目需要耗費八年。然而,如果在第一年確實學習一個科目的話,念第二科就只需花費一半的精力,到了第三科甚至只需要第二科的一半精力就夠了。
剛開始讀第一科時很辛苦。然而,如果從第一科開始就確實準備,接下來就會進步神速,變得輕鬆不少。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準備第一科時,大腦不僅記憶該科目的內容,也記憶了「理解的方法」。如此一來,準備第二科時,大腦就能夠運用前面已經花費時間、精力學到的理解方法,來應付第二科。
也就是說,如果你理解並且記住了一些資訊,由於已經記住是怎麼理解那些內容的,接下來接觸相關的科目時,就容易融會貫通。有些人特別擅長語文,總是能夠接連不斷地學習好幾國的語言,其關鍵就在於他們已經記住了學習語文的方法。
「記憶的相乘效果」還包括另一種情況,就是記憶A與B兩件事情時,不是只單獨記憶A或單獨記憶B,而是將兩件事連結起來、加以理解。這麼一來,會同時記住從A看B或從B看A的狀況,最後A、B、AB、BA等四件事都會記起來。總之就是「二乘二等於四」的效果。
像這樣建立各資訊之間的關係再理解,那麼你記住的資訊量會以「倍數」成長。研究大腦海馬迴的日本藥學博士池谷裕二在他的《增強記憶力》(記憶力を強くする)一書中,便充分說明了這點。
如果你最初的記憶量是二,用了這樣的方法後會成長為四,接著變成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乃至一百二十八、二百五十六、五百一十二、一千零二十四,甚至一口氣成長到二千零四十八。最後將會達到天文數字,這時就達到天才的境界了。
記憶量可以說是以「成倍」的速度增加,而不是以「累加」的速度提升。學習、重複記憶與理解的次數越多,倍數成長得越快。學習一件新事物之初往往會覺得很辛苦,然而一旦曉得「記憶是以倍數增」,我們就會提醒自己千萬不能輕易放棄,熬過這個階段,下一個階段就會輕鬆些了。
不斷努力的人會在某個時間點突然大幅進步,不只記憶力變好,理解能力也提升不少,接著便到達所謂天才的境界。正因為「累積」有這樣的效果,努力不懈才會這麼重要。如果這道理成立的話,所謂的天才,可以說其實就是努力不懈、永不放棄的人啊!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商周出版

資料日期:2014年3月2日

如果開心地做白日夢,記憶會輕易留在腦中。當你對某人抱持好感,腦中就會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換句話說,如果你對某人不感興趣,那麼大腦就記不住與他相關的事情。我在思考這類情形時,在前述的池谷裕二博士書中恰好讀到「壓力是記憶的天敵」這個觀念。
池谷博士認為,大腦感受到壓力時,記憶力就會變差,壓力一旦減輕,記憶力就會提升。換句話說,如果記憶力提高,表示你承受的壓力受到抑制。相對的,如果你的記憶力變差,表示你的大腦感受到強大的壓力。壓力與記憶力兩者可說是「互不相容」。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形,是因為我們一旦習慣了某種狀況,便不再覺得那是壓力,而這種「習慣壓力」的狀態,其實只不過是「大腦記住了已經習慣壓力的狀態」。舉例來說,假設我們到新公司工作,或是轉學到新學校,最初的時候周遭都是不認識的人,這時我們會有什麼反應呢?肯定感覺壓力很大吧。
不過逐漸習慣新環境後,壓力就會慢慢減輕。明明新公司的同事或新班級的同學都是那些,環境也沒有改變,感受到的壓力卻會減輕,為什麼?因為大腦已經記住「對目前所處的環境沒有必要再感到壓力」,因而將壓力抑制下來。
讀到這樣的說明令我非常開心,因為我從中找到控制壓力同時提升記憶力的科學方法。假設我們感受到某種壓力,因而不斷地抱怨「真的是太累啦」、「實在撐不下去了」等等,總是動不動就感到厭惡,那麼不僅記憶力會變差,壓力也完全無法消除。
相反地,如果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我已經習慣(這個)壓力了」,將這個記憶植入腦中,那麼就能夠克服壓力。而一旦壓力不見,記憶力就不會受到阻礙。告訴自己,令你感覺壓力的這個環境已不再造成壓力,你已經習慣了。如此一來,你的大腦就會製造﹁已經習慣壓力﹂的記憶,進而壓抑那壓力,使你感受不到。
這個方法也能夠應用在其他地方。比方說,我們有些痛苦的回憶,每當回想起那些事情,便會產生不安、悲觀等負面情緒,這就成為壓力。想要克服這種情形,就得完全相信那個回憶已經不再是壓力了。「過去我是有過很慘的遭遇,但那個經驗讓我學到了一些事,這對我而言是好事。」像這樣子,將負面記憶改寫為好的記憶。
如果好的記憶能夠確實地固定下來,產生壓力的負面記憶就會消失,並且改寫為更好的正面記憶。簡單地說,我們能主動地將壓力轉變為力量,有意識地控制壓力,讓自己感受不到它。透過理解記憶的機制,加以善用,我們就能夠打造不會輕易被壓力打垮的大腦與記憶力。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聯合報 記者:王麗娟

資料日期:2014年1月 27日

注意力能否集中是形成強大記憶力的一大關鍵。昨晚你推文力捧的電影,幾天後,可能細節不復記憶。

貝斯以色列迪康尼斯醫學中心記憶障礙診所主任坦恩(Zaldy S.Tan)說:「遺忘,是過度忙碌的徵兆。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就無法深入,事後想找回這些資訊也難。」

哈佛大學教授休斯於紐約時報為文說,過度仰賴科技,會讓我們將一片片的資訊隔絕起來,不將它裝進更大的認知架構中。

但是人類需要更大的故事,幫助我們記憶較小的細節。我們需要這個更大的內容(故事),讓細節與大腦產生連接。

今天幾月幾日?

愈來愈多年輕人出現老人瞬間記憶消失時刻(senior moment)的現象,專家認為是過度仰賴科技導致。

2013年的一項美國調查結果顯示,千禧世代(18-34歲)比年齡逾55歲的族群,還搞不清楚當天是幾月幾日,也較會遺忘帶鑰匙出門(15%相對於7%)。此外,Y世代的人比老年人更常忘記洗澡。壓力上升(例如不間斷的連線上網)是可能因素之一。

家庭與職業臨床醫學家古登塔格說,年輕的世代,在以科技同時進行多項工作的環境中成長,也經常睡眠不足, 這些都會提高忘性。


全文網址: 時常忘東忘西 過度忙碌徵兆 - 大腦的奧秘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96667#ixzz2v4lwTLIu 
Power By udn.com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聯合報 記者:王麗娟

資料日期:2014年1月 27日

上次花腦筋記憶友人的電話號碼,是什麼時候?可能是十幾年前的陳年往事。上次與友人聚會以手機上網查詢,答覆對方問題又是什麼時候?答案可能是上周。

科技正在改變人類生活、學習與注意力運用的方式,科學家提醒,這些轉變可能影響人類的記憶力,尤其是短期記憶或是所謂的工作記憶能力。

腦袋瓜裡 只剩短期記憶

《淺薄:網路如何影響大腦》作者卡爾(Nicholas Carr)在《Wired 》連線雜誌寫道,一個人能有多少智慧深度,和他將工作記憶(意識便條紙中的資訊)轉換成長期記憶(大腦的建檔系統)的能力息息相關。卡爾說,當真相與經驗被轉化成大腦的長期記憶時,我們才能將見到的資訊編織進複雜的思考中,讓想法變得豐富多變。

卡爾說,人類的長期記憶能力接近無限,短期記憶的儲存卻非常有限,而且這項儲存功能非常脆弱,注意力一中斷,短期記憶的內容即從大腦消失。

拍照動作 也會攔截記憶

此外,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拍照的動作,也會阻礙我們記憶所拍內容的能力,而相機是所有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之一。

瑞典電算科學專家法蘭森說,即使只是使用網路一段時間,也會提高將資訊歸檔送進記憶的困難度。生產力專家史瓦茲說,多數人無法有效管理不斷轟炸我們的資訊超載問題。

資訊超載 腦袋難以消化

史瓦茲以水杯說明科技與記憶的關係。當工作記憶面臨數位超載時,它像杯滿水的杯子,一整天不斷注水,上方的水也會持續溢出,換句話說,新注入的資訊不斷溢出,不斷被取代。

結果是,所有經驗都變得非常膚淺,留存的僅是當下的記憶。人們變得很難消化資訊,將資訊合理化,保留在長期記憶中。因為資訊排山倒海而來,而且個個引人入勝,最後你只覺得一團亂,眼前有不計其數的真相,卻無法將它們連結成有意義的故事。

網路成了 大腦外接硬碟

研究人員指出,當我們知道有某種數位裝置或工具可替代我們記憶某項資訊時,人腦便會傾向不去記憶它。

有人將網際網路比喻為是人類大腦的「外接硬碟」,說明記憶的社交面已被新工具取代。

傳統上,記憶是一種社交過程,人們記住特定的人事物並與人分享,同時仰賴他人填補自己遺忘的部分。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習於將一些大腦的工作,例如記憶真相,分派給社交團體中的其他成員,如今這分工作已被網路取代。所有人都上網查詢,不再向友人求救。


全文網址: 凡事靠3C 記憶力未老先衰 - 大腦的奧秘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96666#ixzz2v4kTeV5S 
Power By udn.com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聯合晚報 記者:黃秀媛

資料日期:2014年1月 16日

中年男性每天喝超過兩杯酒 (20公克),日後記憶力衰退的速率會加快多達六年。不喝酒和每天喝不到兩杯酒的人,記憶力或心智能力則沒有什麼差別。

研究人員對5000多名中年男子的喝酒習慣進行追蹤調查,在前後10年期間對他們進行三次訪談。這些人也在平均56歲時,接受記憶力和其他認知能力測驗,其後10年再接受兩次測驗。

倫敦學院大學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顯示大量喝酒會使男性各種認知能力加速衰退,喝得愈兇,心智能力衰退得愈快。

這項研究也涵蓋大約2000名婦女,可是她們之中大量喝酒的人太少,無法分析比較。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 作者:吳佳珍

資料日期:2012年5月

常忘記鑰匙放哪?或看著剛認識的朋友卻想不起他的名字?如果是,你可以試試「富比士女性」網站(ForbesWoman)訪問專攻神經學、記憶障礙的美國醫學博士佛杜希(Majid Fotuhi),以及2012年美國記憶力大賽得主德利斯(Nelson Dellis)提出的增強記憶力方法。

1.轉換成圖像

將一連串數字、名字等偏抽象的資訊,轉換成有關聯的圖像,有助於大腦回想。比方說,你臨時將車停在停車場的B13車位,你可以在腦中描繪「插有13根蠟燭的生日蛋糕(birthday cake)」畫面,找車時就不會迷路。

2.串成一個故事

比起破碎的訊息,大腦更擅長記住故事。因此,不妨多運用點、線、面的概念,將原先零碎的訊息賦予意義。例如,以前歷史課學到八國聯軍時,運用諧音所編成的背誦口訣「餓的話,每日熬一鷹」(俄德法,美日奧義英)。

3.加入多種感官記憶

認識新朋友時,別只光靠眼或耳,多念幾次對方的姓名,甚至詢問姓名來由,都能幫助你記憶。因為加入愈多線索,愈能提高大腦之後成功提取資訊的機會。如果對方長得像某名人,也可以此為聯想依據。

 4.做個奇怪動作活化記憶

忙碌或從事例行事務時,做一個有別於平常的動作,能打破千篇一律的慣性,讓你記住要事。例如,常找不到鑰匙放在哪,就在放鑰匙時,刻意製造奇怪聲音(如:「喵嗚」),或做件反常的事(如:用力跺腳),事後回想時,就能透過這些動作連結當下場景,進而找到鑰匙。

5.長時間漸進式複習

準備簡報或演說時,與其短時內猛K內容,不如將時間拉長、採漸進式複習。透過漸層的記憶,能讓資訊儲存在大腦的長期記憶系統中,不易忘記。

6.優質睡眠及運動

睡眠是統整記憶的最佳時刻,能讓大腦針對清醒時的記憶,進行組織、重組、過濾,並與原有記憶互相結合,因此熬夜絕對是「記憶力殺手」。運動則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尤其是需要複雜協調動作的有氧運動,如跳舞、網球,最有效果。

同場加映》啊!又忘記該做的事……

工作一忙起來,有時總會忽略一些事情或細節,但不要以為健忘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會體諒。有本書叫做《大象不咬人》,意指職場上沒有人會被大象咬,都是蚊子才會咬人——蚊子就是一點點的小東西、小細節沒有照顧好,卻很容易讓你踢到鐵板,或變成大家眼中的「白目」。

在現今相對混亂的環境中,「忘了」不知不覺變成很多人的口頭禪。有一種是真的忘了,有一種卻是藉口:不是忘了,而是沒做好,我稱之為「緊急避難的健忘」,因為怕人家罵,就托辭忘了,看能不能獲得一點同情。

只是次數多了之後,人家就會認為你心不在此,或能力程度只到這樣,你的工作雖然會越來越簡單,得到的尊重卻越來越少。經常「忘記」,對自己的職涯是一種傷害。4招對抗健忘後遺症:

1. 口說隨風過,紙筆定江山。

我走到哪都帶著筆記本,一有事就記下來,而且每天早上一定做整理:把前面的筆記先翻過,再一一寫下該做的事。

這不限於「當天」應完成的事,只要是「欠債」,都逐項條列。隔天檢視,沒做的繼續抄到後面,做好的就劃掉。最多時我寫滿整整兩頁,有些人說解決事情要排優先順序,對我而言,哪些能讓我的工作清單最快變短,我就去做。

另外,也有不少人是把事情寫在便條紙上,之後再貼到筆記本上,或像我集中收在盒子裡,偶爾再把它拿出來整理、抄在筆記本上。

2.善用熟悉的工具。

工具不一定要fancy(流行的),但一定要是自己會用且善用的。我的手機裡總有一整天的行程,也設定功能及時提醒,而且下班前一定把手機的資訊傳到電腦同步處理。

3.永遠比別人快一步(one step ahead)。

做事只要早一步,就比較不容易會忘;就算忘了,也比較有時間去補救。

4.有遺漏時馬上處理。

不要再拖、再找理由、再陷入懊惱的情緒或怪罪別人,用最快的速度亡羊補牢。而且在如此緊急的時候,一定要對事不對人,所有的錯或他人的指責,一定是打落門牙和血吞,直接面對問題承認錯誤,先把事情解決再說。

不要拿藉口互相指責

吃燒餅哪有不掉芝麻,但只說「對不起,我忘記了」絕對沒有用。面對主管的怒氣,不要愣在那裡等著領罪,而是要說「對不起,我立刻來解決」。

你可以趕快請人幫忙,更好的反應則是主動提出解決之道。一般人掉錢包都會馬上採取行動,做事也是一樣,應該抱持這種和自己切身相關的態度。

如果是同事或主管忘了某些細節或當初的決策怎麼辦?因為現在環境的複雜程度和變動性都很高,遇到決策要臨時更動也很正常。

我建議大家平時就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設:不要再計較「原本你不是說怎樣怎樣」,而是之前那樣做和現在這樣做,哪種會比較好?

當然,如果別人忘記了,你應該要適當提醒,但同時也要注意語氣和表情,維護對方的自信和自尊。溝通原則中有很重要的6個字:「衡外情,量己力」,也就是衡量局勢和場面,再決定自己如何回應。

永遠不要忘記你們是同一個團隊,你傷害你的主管、同事或下屬,就是傷害自己的團隊。可以回去再關起門來檢討,但千萬不要在會議上或當下互相質疑,甚至推卸責任。

也許有人會反過來怪你「幹嘛不早點提醒」,只要理性回應「下次我會注意」即可,不要嗆回去。畢竟在職場上完成任務是第一要務,維持良好關係則是第二。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新頭殼 記者:林彥伶譯

資料日期:2014年1月13日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最近的一項研究證實,咖啡因不只可以幫助人們保持清醒,還有助於增強短期記憶力。這項研究的結果發布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

據BBC報導,研究共針對160位民眾進行測試,而受試者選定為不常食用或飲用帶咖啡因產品的人。

報導指出,研究一開始先經唾液測試,以確定受試者體內咖啡因含量,而後研究人員讓所有受試者瀏覽一些照片,接著讓一部分的人服用200毫克的咖啡因藥片,其他人則服用不含咖啡因的安慰劑藥片;服用藥片後的1、3和24小時後,研究人員會再對受試者唾液進行咖啡因測試。

24小時後,研究人員讓2組人員看另一批新圖片,其中包含了一些與前一天所看過的舊圖片相同的圖片,其他圖片則是與前一天的照片有些微變化,而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辨別出哪些是前一天出現過的圖片,藉此測試受試著的記憶力。

研究結果顯示,服用咖啡因藥片的受試者,比起服用安慰劑的人擁有更強的辨別圖片能力,也意味著擁有更好的短期記憶力。

報導指出,許多針對記憶力的研究結果發現,多數人遺忘事物,都發生在儲存記憶後的數小時內,而這項研究的目標即在證明於24小時內,咖啡因對人類短期記憶力是否有實質提升的效果。

過去研究證實咖啡因有助於提高認知能力,但是從來沒有研究探討咖啡因對增強記憶力的實質效用,因此此次研究堪稱一項突破。

儘管咖啡經證實有助於提升記憶力,但專家也警告,不可忽略咖啡因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如神經過敏或有焦慮傾向者,仍不宜大量攝取咖啡因。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中央社 記者:鄭傑憶

資料日期:2014年 1月 10日

著有「玫瑰的名字」的義大利作家、符號學家艾柯,在給孫子的公開信上建議他和當代的年輕人,不要過度仰賴網路,要鍛鍊自己的記憶力。

出生於1932年的艾柯(Umberto Eco)在學術著作之外,寫了不少知名小說和散文集,廣博的知識、深刻的洞見加上諷刺的口吻,長期以來吸引無數讀者。

艾柯在「快訊雜誌」(Espresso)的專欄上,寫了1封信給他的孫子,希望孫子每天早上背誦1首短詩,不然的話,可以練習記住足球隊成員的名字,不只是當前的球員,還有以前的,藉此鍛鍊記憶力。

艾柯表示,在網路上敲幾個鍵,就可以知道吉隆坡在哪裡、查理曼大帝是誰,不過,查詢後要試著記起來。總是仰賴電腦來提供訊息,最後腦子將會失去能力,許多年輕人的記憶力正在消退中。

他說,大腦就像是雙腳的肌肉,若不鍛鍊就會日漸無力,如果不動腦,將變成笨蛋。而電腦是仿效人腦製成的,但連結的功能比不上人腦,不斷強化記憶力,腦海中的資料將會日積月累,長期伴隨自己。

艾柯比喻,人的生命像是在中場時走入電影院,若想要理解後來的發展,就必須知道之前的劇情,了解歷史可以解釋當前事件的原委,可惜許多199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或是不想知道,1980年代有哪些大事件。

艾柯也提醒孫子,若是對女孩感興趣,不要窩在家裡上網搜尋,而是要到校園裡認識她們,如果當年他不是和現實生活裡的女孩互動,當然也不會有孫子的誕生。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中華日報  記者:黃微芬

資料日期:2013年11月21日

成功大學心理系特聘教授謝淑蘭以θ (theta)波神經回饋訓練銀髮族,證實可以提升注意力和記憶力,成功讓受試者在腦波與大腦功能表現均獲得顯著進步,能延緩大腦老化,為高齡老化族群提供了一個藥物治療以外非侵入式的幸福媒介。 過去神經回饋訓練多用與疾病有關的研究,如過動、學習障礙等,謝淑蘭則首度用於老年銀髮族研究,鎖定在額中線區的θ波;過去研究顯示θ波可能是導致大腦功能衰退的原因,謝淑蘭研究證實,θ波神經回饋訓練的確有效延緩老化。

謝淑蘭一共徵選十六名六十至七十四歲的銀髮族,進行十二次的θ波神經回饋訓練,透過聽覺和視覺的回饋,讓受試者調整自己的大腦腦波活動。

例如電腦上的雲霄飛車,受試者若能強化自己當下的θ波活動,雲霄飛車不只跑得快,音樂也會變大聲,當θ波活動微弱時,雲霄飛車則推不動,音樂也會停下來;受試者的目標就是要設法讓自己的大腦活動,特別是θ波活動能夠保持在增強的狀態才能讓那台雲霄飛車持續跑得快、音樂持續播放;經過12期訓練後,發現受試者注意力及記憶反應表現與正確率均有明顯的提升。

謝淑蘭表示,許多受試者遻,當他們試圖專注自己的注意力、專心想著某一件事,例如心算、背詩詞,最能提高θ波活動量;有些則發現讓自己處於冥想放鬆狀態也會有不錯的效果;此外,也有人發現自己在日常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TVBS  作者: 廖珮君|

資料日期: 2013年11月21日

您有覺得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嗎?或許是因為年紀大了,但還有一種可能是科技惹的禍,美國學者研究發現,現代人太仰賴電子科技幫忙記憶,明明可以用腦袋記下來的事,卻寧可上網搜尋,不肯花腦力去記憶,久而久之人體會自然適應,導致腦部的記憶功能衰退。

上網搜尋這動作,電視機前的您應該都做過,但美國學者認為,它讓人類變笨了。谷歌搜尋廣告片段:「我應該要扮成總統,得扮成馬丁范布倫,(誰),馬丁范布倫,(谷歌),(馬丁范布倫)。」

就像廣告裡的媽媽,不記得美國第八任總統是誰,您覺不覺得記憶力越來越差?美國公共電視網記者:「這是谷歌記憶效應。」

美國新聞報導:「人類的腦袋已經演進到知道自己能從哪找到資訊,因此人們再也不記東西了。」

這可是美國哈佛、哥倫比亞、威斯康辛等知名大學學者,聯合研究的實驗結果,現代人太仰賴電子科技,導致基本常識都記不起來,這叫「Google效應」。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者蓓西史派蘿:「當人們認知到,反正等等就有管道可查,他們就不會記憶了,人體傾向把資訊存在外部,而非腦內記憶區了,是啊,就變成這樣子。」

明明可以自己記得的事,寧可輕鬆上網去找,而不肯花腦力去記憶,久而久之,專家說腦部記憶能力自然衰退。美國民眾:「昨晚我忽然想煮鮭魚,所以我就谷歌查詢了,但下一次我可能還得查一次,因為我根本不會去記這些我查到的資訊,真的不一樣了,我們開始按照谷歌公司組織跟顯示資訊的模式,來思考事情。」

這當然不只是Google,也別忘記我們對手機的高度依賴,請問您還記得多少朋友的電話號碼呢,網路跟電子產品成了人腦的延伸,專家建議,多與人互動,常玩動腦遊戲,藉以鍛鍊記憶力。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編譯:吳凱琳

資料日期:2013年11月5日

睡眠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即使只是多睡1小時,對人體仍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哈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列舉出多睡一小時的4大益處:

◎活化好的細胞:多睡1小時,有助於活化好的細胞,降低身體罹患癌症、發炎的機率。

◎有較好的體育表現:運動員在比賽前,通常必須保持充足的睡眠,而非過度操練。根據康乃爾大學教授哈雷.戴維斯(Haley A. Daves)研究顯示,多睡1小時,可以提升體育表現,而且如果能長期維持下去,體育成績會有更明顯的進步。

◎心臟病發機率降低:有研究顯示,每天睡眠7小時的人,相較於睡眠6小時的人,前者動脈出現鈣質沈澱的機率少了33%,動脈的鈣質沈澱程度會關係到心臟的健康。另一項研究顯示,有高血壓的人,多睡1小時可有效降低血壓。

◎記憶力變好:睡眠時的快速動眼階段(rapid eye movement),通常有助於學習與記憶。在清醒之前,多半處於快速動眼的睡眠階段,因此如果無法自然醒,而是被鬧鐘吵醒,便容易打斷快速動眼睡眠,影響大腦的學習與記憶。(吳凱琳編譯)

【新聞連結】
The Amazing Powers Of Just One Extra Hour Of Sleep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蘇湘雲

資料日期:2013年8月19日

平常壓力過大,小心影響記憶力。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王俊凱指出,當人長時間處於慢性壓力,又沒有適當排解壓力,很容易就會引起免疫力下降,身體便會產生發炎反應,而大腦也會受到波及,大腦負責記憶、調節情緒的海馬迴神經細胞就容易萎縮、壞死,患者因此較容易罹患憂鬱症、焦慮症。

王俊凱醫師表示,很多三十歲、四十歲求診患者擔心自己記憶變差是失智症前兆,事實上,三十歲、四十歲中年人很少會罹患失智症,多半是因為焦慮、憂鬱,或長時間處於生活壓力,導致記憶受到損害。當短期壓力事件一旦消失,記憶功能就會逐漸恢復正常。

雖然中年人很少得失智症,不過如果一直承受慢性壓力。等年紀越來越大,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會跟著上升。王俊凱醫師舉例,像瑞典研究人員曾針對中年女性做研究,追蹤三十五年發現,長時間有慢性壓力的人往後得失智症風險會增加兩倍左右,研究涵括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等失智症疾病。因此適度調適壓力,應可幫助維持大腦健康。

王俊凱醫師建議,想要預防失智症,可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有些研究顯示,年長輕度智能障礙患者若規律、持續進行跑步、游泳、跳有氧舞蹈等有氧運動,一年後大腦功能就可獲得改善。主要原因在於運動可增加大腦腦內啡濃度,使心情愉悅,且也會幫助釋放神經滋養因子,在這種情況下,認知功能便可逐漸好轉。

要預防失智症,飲食方面,最好多吃蔬菜、水果、自然食物,盡量不要吃人工食品、反式脂肪與飽和脂肪,千萬不要酗酒,平常在家可練習腹式呼吸法、冥想、禪坐等放鬆技巧,讓身心更加放鬆。

王俊凱醫師提醒,當發現憂鬱情緒持續兩星期以上,或一直睡不好、注意力不集中,上班有壓力,下了班壓力、焦慮、憂鬱情緒還是揮之不去,可能就要考慮求助專業醫師。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新聞日期:2013年6月20日

甩掉身上的層層贅肉,不僅讓身形看來更迷人、維持健康,近來瑞典完成的一項研究更發現,過重婦女在進行減重的過程當中,也會促使腦部掌管記憶的部份變得更活躍,因此減重對於增強記憶力也有幫助。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過去其他針對肥胖與記憶力的相關研究,曾發現肥胖者的「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有受損情形,而瑞典烏密亞大學派特森(Andreas
Pettersson)醫師進行的實驗則發現,肥胖者如能靠減重來回復健康身材,記憶力受損的情形不但能修復,還能讓腦部的記憶區塊更加活躍,有助增強記憶力。

減重後大腦記憶更活躍

實驗讓過重婦女先以電腦螢幕上顯示的臉孔與人名組合,來測試受試者記憶能力,接著進行為期半年的飲食控管計畫,其中選出9位必須按照30%蛋白質、30%碳水化合物、40%不飽和脂肪的比例進食,剩下的受試者則是按照15%蛋白質、55%碳水化合物、30%脂肪的比例進食。

在實驗前後都有使用MRI核磁共振掃描腦部活躍現象,結果發現在經過半年的飲食控管後,受試者的BMI值從32.1降到29.2,平均體重也從188.9磅(85.7公斤)降到171.3磅(約77.7公斤)。值得注意的是,掃描結果發現,在大腦的記憶區塊明顯比先前來得活躍,記憶力明顯提升,顯示減重對於記憶有正面改善影響。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ETtoday新聞雲
新聞日期: 2013年7月1日 13:00
 
「掉牙齒」不只讓人笑起來沒那麼迷人,還可能造成記憶力損失!歐洲科學家指出,下顎與牙齒的咬合運動有助於將感官脈衝送進大腦海馬迴中形成記憶;假若牙齒數量減少,脈衝訊號也會變少,記性即有變差的可能性。

根據《歐洲口腔科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Oral Sciences)報導,挪威和瑞典大學聯合研究小組找來273名55歲至80歲的受試者,他們的牙齒平均數量為22顆,比成人的32顆少了10顆,其中70%的缺牙為臼齒。

研究人員對受試者進行一連串記憶測試,發現每個人擁有的牙齒數量與記憶、回憶、認知表現有顯著關聯,當年邁受試者保有他們絕大多數的牙齒時,記性會比那些牙齒掉光的人好4%;而且就算以假牙填補空缺,送進大腦的訊號仍舊減少。

除了脈衝訊號的解釋外,科學家也提出其他方向,稱咀嚼動作增加流入大腦的血液,使各個腦區活躍,而牙齒多的人較常咀嚼。另外,缺牙者亦可能避免攝取某些特定食物,造成維他命、蛋白質、熱量攝取不足,導致腦部活動降低。 

牙齒確實與大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2012年也有一項研究指出,維持牙齒清潔可以延遲老年癡呆症。美國加州大學調查5500名老年人長達18年的刷牙習慣,發現那些一天刷牙不到一次的老人,癡呆的機率比每天刷三次牙的老人高出65%。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中央社  記者:黃巧雯

新聞日期:2012年2月19日

適當休息是否有助學習記憶?

有學者表示,已有研究成果指出,休息是改變細胞基因活動重要機制!因此,間斷、多次性學習是形成長期記憶所必須的一種學習方式。

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安世率領台灣研究團隊,以大量且有系統方式篩選果蠅腦內,哪些神經元的蛋白質合成參與長期記憶的形成,發現僅需要抑制腦內兩顆神經元蛋白質新生成,就可以成功阻斷長期記憶形成。

江安世表示,不論是果蠅腦或是人類腦,長期記憶的形成都需要重複的學習,並且在每次學習間給予適當的休息時間。

江安世透露,已有研究成果指出,休息是改變細胞基因活動重要機制,因此間斷、多次性學習是形成長期記憶所必須的一種學習方式。

江安世進一步舉例,每個人都有過的經驗,到補習班短期衝刺,可能會對隔天考試有幫助,但隔一陣子可能很快就全忘了。

江安世強調,從事教育的人都需理解,下課十分鐘是必須的,儘管腦袋有無窮潛力,但不要把它一次耗盡,不但對記憶沒幫助,反而會有害,因此學習不能太過勞累。

針對休息的定義,江安世指出,分兩大類,一種是白天的休息,另種是睡眠,兩者機制不同;至於要休息多久才恰當,江安世說,每個人都不太一樣。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長春月刊》2013.06 (363期)
 
想讓記憶力更好嗎?根據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中,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提出一個簡單就能增強記憶的方法:「緊握自己的手掌」。研究人員表示,過去的研究顯示,刺激腦部的關鍵區域有助改善記憶,而手掌上具有刺激腦部的關鍵區,握住單邊手掌時,就能增加額葉的神經元活動,也能增加大腦的處理模式,分析發現,在背單字時握住右手掌,而在回想單字時握緊左手掌,表現最好。

多吃魚可降低記憶退化達20%,運動則有助降低36%失智風險。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研究人員提醒,多吃魚及雞等白肉的地中海飲食,不只讓人長壽,多吃魚還有助預防老年失智。他們針對一群參加中風相關研究的1萬7000多名64歲民眾進行飲食習慣調查,以及長達4年的飲食與認知能力之研究。結果發現,其中有7%原本有記憶力退化的人,在採取接近地中海飲食後,記憶退化的狀況降低了20,但17有糖尿病的患者,就沒有明顯效果,這項研究發表在《神經病學期刊》中。

刊登在《內科醫學年鑑》中,以1萬9458位平均年齡48.9歲的壯年人,追蹤長達25年,結果有1659人罹患失智症,研究人員分析,常活動而心血管很健康者,發生老年失智的風險就能降低36%。

英國波茅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16個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用品,以及交通運輸中,受到石化污染的環境、飲食中化學物質較多的國家,發現這些國家的人民,因為失智症等神經疾病死亡率都攀升,尤其是美國最嚴重。但這並不是因為人民壽命延長或基因問題,而是過去30年來,電子產品蓬勃發展,電腦、微波爐、電視機、手機等致使非電離輻射物增加,還有石化污染及飲食含的化學物質等引起,因此建議要遠離失智症等神經疾病,最好不要過度依賴這些產品。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許育瑋/編譯

資料日期:2012年1月4日

亞洲社會的父母總是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從就學的那一刻開始,就不斷地督促她(他)們多花一些心思在課業上,進而放棄掉許多運動跟休閒活動,以爭取多一點讀書的時間;然而荷蘭最新的研究發現,實際情況似乎並非如此。

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報導,荷蘭阿姆斯特丹VU大學醫學中心(VU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人員在美國《小兒及青少年醫學誌》(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提到,對於學齡中的孩童來說,肢體運動和學業表現呈現密切的正相關,原因是運動可以讓更多含氧的血液進入大腦,活化思路和增強記憶力。

研究人員在美國、加拿大和南非3地,針對超過1萬2千名6到18歲的學生,進行為期8個星期到5年不等的研究,證實運動可以有效降低學業帶來的壓力,讓心情變好,增加學習的意願跟專注力,以及學會遵守遊戲規則,這跟亞洲社會裡很多師長認為運動只是浪費讀書時間的想法有很大的落差。

撰寫該研究報告的作者表示,雖然運動對學業成績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但很多問題仍待進一步釐清,例如應該從事什麼樣的運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或者在甚麼樣的時間點做運動最理想,又一次需要維持多久的時間等;但可以確定的是,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每天至少花1個小時起身活動筋骨是必要的。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