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商周出版

資料日期:2014年3月2日

記憶事物時,不能死背硬記,一邊理解、一邊記憶才容易記得住。一邊理解、一邊記憶的話,記憶新事物才會感覺越來越輕鬆。這就是所謂「記憶的相乘效果」。以準備司法考試為例,一開始確確實實地準備《憲法》的人,接下來念《民法》時就能夠非常順利地記住內容。接著準備《刑法》時,也會更容易將它的內容記到腦中。
同樣是準備《刑法》,與一開始就讀《刑法》的人相比,先讀過《憲法》、《民法》再準備《刑法》的人會理解得特別快,也更容易記住。我再舉另一個例子。假設確實準備某個科目需要一整年的時間,考試需要考八個科目,簡單計算就知道準備八個科目需要耗費八年。然而,如果在第一年確實學習一個科目的話,念第二科就只需花費一半的精力,到了第三科甚至只需要第二科的一半精力就夠了。
剛開始讀第一科時很辛苦。然而,如果從第一科開始就確實準備,接下來就會進步神速,變得輕鬆不少。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準備第一科時,大腦不僅記憶該科目的內容,也記憶了「理解的方法」。如此一來,準備第二科時,大腦就能夠運用前面已經花費時間、精力學到的理解方法,來應付第二科。
也就是說,如果你理解並且記住了一些資訊,由於已經記住是怎麼理解那些內容的,接下來接觸相關的科目時,就容易融會貫通。有些人特別擅長語文,總是能夠接連不斷地學習好幾國的語言,其關鍵就在於他們已經記住了學習語文的方法。
「記憶的相乘效果」還包括另一種情況,就是記憶A與B兩件事情時,不是只單獨記憶A或單獨記憶B,而是將兩件事連結起來、加以理解。這麼一來,會同時記住從A看B或從B看A的狀況,最後A、B、AB、BA等四件事都會記起來。總之就是「二乘二等於四」的效果。
像這樣建立各資訊之間的關係再理解,那麼你記住的資訊量會以「倍數」成長。研究大腦海馬迴的日本藥學博士池谷裕二在他的《增強記憶力》(記憶力を強くする)一書中,便充分說明了這點。
如果你最初的記憶量是二,用了這樣的方法後會成長為四,接著變成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乃至一百二十八、二百五十六、五百一十二、一千零二十四,甚至一口氣成長到二千零四十八。最後將會達到天文數字,這時就達到天才的境界了。
記憶量可以說是以「成倍」的速度增加,而不是以「累加」的速度提升。學習、重複記憶與理解的次數越多,倍數成長得越快。學習一件新事物之初往往會覺得很辛苦,然而一旦曉得「記憶是以倍數增」,我們就會提醒自己千萬不能輕易放棄,熬過這個階段,下一個階段就會輕鬆些了。
不斷努力的人會在某個時間點突然大幅進步,不只記憶力變好,理解能力也提升不少,接著便到達所謂天才的境界。正因為「累積」有這樣的效果,努力不懈才會這麼重要。如果這道理成立的話,所謂的天才,可以說其實就是努力不懈、永不放棄的人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