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關於學習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醒報記者張芮瑜綜合報導】「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已不再是音樂班招生的宣傳標語,而是已經過研究證實。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除了過去「提升專注力」的普遍認知外,學唱歌或彈奏樂器可以提升語言與閱讀能力,這對出身弱勢的孩童尤其明顯。

據《BBC》報導,由美國西北大學妮娜克勞斯博士領軍的研究團隊,以芝加哥與洛杉磯貧困地區的孩童作為研究對象,將孩童分為有無進行音樂課程2組對照。

【貧困地區生作研究】 在一年的音樂課程結束後發現,與那些從未接受音樂教育的孩童相比,9-10歲有受音樂教育的孩童的閱讀能力穩定進步,而受過專業音樂訓練的孩童,在處理聲音和語言上表現也很優異。目前這份研究已於美國心理學會上發表。

先前的研究往往強調,學習音樂可以改善神經功能,進而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 但克勞斯發現,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音樂對較富裕孩童的影響。因此在近期的這項研究中,克勞斯轉而研究貧困地區的孩童,她發現,孩子若參與每周5小時以上的常規音樂課程,可以防止閱讀能力的下降。

這群來自貧困階級的小學生,每天都參加學校樂隊或合唱團課後練習,研究人員記錄下他們的腦波,以評估他們對聲音和語言的反應。

【改變神經抵銷落差】 經過兩年的音樂訓練,結果顯示,和沒有接受音樂訓練的組員相比,有接受音樂訓練的組員能夠在有噪音為背景的情況下,更快更準確的區分不同的聲音。克勞斯說,這顯示音樂對頭腦有正面的影響,更可以幫助學習,但這並非一蹴可幾,需長期培養。

她表示,在貧困地區成長的孩童腦部構造較不同,影響他們學習的能力。雖然比較富裕的學生,與低收入背景學生相比,在校成績表現比較好,但研究發現,音樂訓練可以改變弱勢孩子的神經系統,出現重塑大腦的情形,自動強化神經系統的對聲音的反應,進而抵銷學習上落差。

來源網址:Yahoo新聞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1370期 撰文者:吳中傑 

資料日期:2014年2月 12日

誰有資格被稱為「台灣最聰明的醫生」?答案是孔子第七十四代後人、目前擔任精神科醫師的孔繁錦。

二○一三年年底,孔繁錦在超視益智節目《金頭腦》的年度總冠軍賽中,答對各種天文、地理、人文、歷史甚至時事等問題,打敗工程師、名嘴、高材生與教師等二十六位各行各業中最聰明的人,成為年度總冠軍,被稱為「最聰明的醫生」。

除了聰明博學,孔繁錦還曾獲選「十大抗憂鬱醫師」第一名,在被稱為精神病患「人生最後一站」、專門治療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的衛福部玉里醫院服務十七 年,治療過上萬名病患。孔子後人、專業醫生、益智節目冠軍,這三個完全不相干的身分,全集中在孔繁錦身上,這個「台灣最聰明的醫生」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孔繁錦小時候家境並不富裕,他出身花蓮眷村,父母是基層公務員和國小教師,一家八口只靠這兩份薪水過活。孔繁錦的大哥孔繁鉞回憶,父母從小最常對他 們六兄弟說:「你們如果不讀書,要放牛,也沒牛可放;要種田,我們家也沒田讓你們耕。」因此即使父母自身的教育程度不高,但對子女的教育卻一點也不馬虎。

從小養成閱讀習慣
報紙從頭翻到尾,廣告也看

民國五、六○年代的花蓮眷村,有些人家的大哥,是帶著小弟們去打架,但孔繁錦六兄弟,卻是由大哥帶頭,領著他們去看書,踏過一家家書店,站著看完那些買不起的書。

大學聯考第一年,孔繁錦考上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但看著兩位哥哥都上台大,因此毅然決定重考。但連續重考兩年,還是無法考上台大醫學系,孔繁錦於是 接受現實,就讀陽明醫學系。但進到大學後,孔繁錦一口氣參加吉他社、電影社等六、七個社團,忙到必修科目被當,因此延畢一年。他還跟同學組樂團,參加民歌 比賽屢屢得名,並曾在民歌餐廳駐唱,完全顛覆一般人對「醫學系學生」與「孔子後人」的印象。

雖然重考又延畢,加上外務繁忙,不過不代表孔繁錦對知識缺乏興趣。相反的,他從小「求知若渴」。在資源匱乏的年代,有書看就看書,要是沒書可看,報紙,就是他最好的知識來源。這也是他日後能以博學打敗群雄、奪得益智節目冠軍的關鍵。

孔繁錦記得,他念國中時,家中經濟改善,開始訂閱報紙,他每天都把報紙從頭翻到尾,連求職廣告欄都不放過。而要是家中出現一份以上的報紙,他甚至還 會仔細閱讀每一報相同的新聞事件,互相比較各報的差異。對報紙有股狂熱的他,甚至在重考期間考慮過要「戒」報紙。對報紙資訊的狂熱吸收,也為孔繁錦的博學 奠定了基礎。

每天兩小時黏網路
訂閱名人部落格,吸收精華

此外,孔繁錦不只「博」,更學會「精」。在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如何判斷什麼資訊值得吸收?他的方法是「名家觀點」:透過訂閱各個名人的部落格或臉書(Facebook),吸收各式意見評論,幫助他每天只須花一到兩小時,就能在茫茫網海中,找出最精華資訊。

而不少專家學者嗤之以鼻的電視,也是孔繁錦吸收知識的管道之一,《金頭腦》總冠軍賽中,讓他獲勝的關鍵一問:「年輕的公獅子打敗原本的領導者成為新 的獅子王。請問新的獅子王會用什麼方法讓母獅子跟牠交配?」他在選項還沒出來時,就搶先答出答案:「咬死所有小獅子。」他之所以知道這個冷僻的知識,就是 拜平日看電視之賜。

孔繁錦深知閱讀的益處,當了爸爸以後,為了刺激兒女閱讀,在孩子們小時候,就買了全套金庸小說回家。一開始先是「利誘」,鼓勵他們每看完一本小說, 就打賞零用錢;沒想到後來,四個兒女自己讀上癮,甚至還會彼此「抽考」機智問答:「江南七怪是哪七怪?」「紫霞神功是哪一派的武功?」……不用他再多費功 夫,自然養成兒女們的閱讀習慣。

十九世紀德國幼教之父福祿貝爾(Friedrich Froebel)曾說:「教育之道無他,愛與榜樣而已。」孔繁錦深受父母與兄長的影響,從小就透過閱讀培養出對知識的興趣,也身體力行將此法傳授給子女。「言教不如身教」,這或許才是培養出「最聰明的醫生」的關鍵。

【延伸閱讀】「偷師」補習班,用聯想法記憶

「最聰明的醫生」孔繁錦,靠著報紙、電視與網路等媒介,吸收大量資訊。但要如何能記住這些資訊,並加以運用?他靠的是「聯想法」與「動手做筆記」。 孔繁錦笑言,自己是跟補習班老師「偷師」,時常利用諧音借義,幫助背誦與記憶。例如小兒子總背不起《論語》中的「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他 便教兒子利用便辟、便佞與排泄物音相近的特性記憶,善柔則以扇子的圖像聯想,遠比死背簡單。

而孔繁錦每當遇到重要的新聞時事或熱門的公共議題,就會先將各方資訊蒐集齊全,閱讀消化後開始動手寫下想法。綜合正反意見,寫出利弊得失,幫助理出脈絡,將資訊化成自己能活用的知識,並建立起觀點與想法,以便隨時能跟人討論交流。

(文●吳中傑)

 

小檔案_孔繁錦

出生:1953年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系、慈濟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
經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總醫師
現職:衛福部玉里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蘇湘雲

資料日期:2014年3月 13日

雖然目前學歷越來越不值錢,但多受教育對促進大腦功能還是很有好處。奧地利研究發現,接受教育學習可以增強大腦功能,就算已經離開學校很長一段時間,大腦功能還是可以持續維持良好狀態。 

奧地利林茲大學研究人員指出,歐洲民眾平均年齡越來越大,這對健康照護、經濟成長都會造成影響,當進入高齡階段,認知能力、生產力就會逐漸下降,出現失智症風險也會上升。如果可以找到方法改善年長者認知功能,對整體國家經濟就能帶來巨大好處。

研究人員觀察一九五○年代到一九六○年代中六個國家義務教育推展情況。然後比較各國人口變化、年長者受教育與健康情況。結果發現,接受教育似乎可以明顯增強大腦功能,當一個人年齡逐漸變大,教育對大腦功能的影響還是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研究人員指出,研究結果顯示,當接受較多學校教育的人到了老年,認知功能表現會比其他人來得好,且接受較多學校教育的人記憶力也會比較好。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人口學」期刊。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元氣周報 記者:詹建富

資料日期:2014年3月 17日

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國內三到六歲幼兒,每天平均只睡9小時26分,遠低於美國幼兒,進而影響專注力與成長發育。在台灣,每五人就有一人有睡眠障礙,不是睡太少、就是睡不好,或者根本睡不著。睡眠是為了休息,卻成了失眠者的大敵。

住在公寓的小劉,由於有失眠的困擾,日前他正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之際,聽到樓上小孩傳來嘻鬧聲,中間還有拍球聲,他翻身看床邊的鬧鐘,時針已指著12點方向。小劉不禁火冒三丈,跑去窗邊對著樓上大喊:「都已經12點了,為何還有小孩不睡覺?」

睡眠時間 給了讀書打電動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指出,由於都會生活習慣,許多父母習於晚睡,往往連帶影響其子女也跟著晚睡,但更多的情況是,不少兒童因為下課後還去補習,等到回家都已9點、10點了,偶爾還黏著3C產品不闔眼,以致有許多小孩直到11、12點才上床。

根據長庚兒童醫院一項調查,就發現台灣的中小學生有普遍睡眠不足的問題,而且隨著年齡升高而愈益嚴重。其中小學六年級學生平均睡不到8小時、國中生平均只睡7.5小時、高中生甚至連睡7小時都不到。究其原因還是升學主義作祟,如果再沉迷於打電動,睡眠時間被剝奪得更嚴重。

睡得不夠 明顯影響學習力

根據研究,剛出生的嬰兒,平均每天睡眠的時間約達到16~20小時,隨著年齡漸長,雖然睡眠時間會逐漸縮短,但7~8歲以下的孩子每天建議應睡10到11個小時,10歲左右的孩子每晚應睡足9個小時,上了國中之後,最少需8個小時的睡眠。

為何兒童需要比大人更多的睡眠時間?林嘉謨說,主要是人在睡眠時,大腦會分泌多種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和記憶有關,而這些學齡兒童正值需 要大量學習階段,如果睡眠不足,會影響學習。而從臨床觀察,有些氣喘或有過敏性鼻炎病史的小朋友,因為病情影響到睡眠品質,以致成績表現較不如預期。

熬夜K書 對記憶毫無幫助

身兼台灣睡眠醫會理事長,林嘉謨也經常被家長詢問「如何幫助孩子記憶?」「是否讓小孩念完書就去睡覺,會記得特別深?」他說,人在熟睡期會把白天所吸收到的資訊,在大腦重新進行編排,因此理論上一些文科的題目,在睡前經過背誦後,這些內容就會進入長期記憶。

不過,他強調,如果晚上熬夜K書,在精神不濟的情況下,可能無助於記憶。另外,如果在晚上練習數學、理化科目,可能因為頭腦過度刺激,反而不易入睡。

睡眠足夠 才能一暝大一吋

另一個兒童需要早睡早起的理由,則是為了幫助兒童生長。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桃園長庚睡眠中心心理師吳家碩表示,生長激素是在深度睡眠時 期才會穩定地從腦部分泌出來,俗話所謂的「一暝大一吋」,從嬰兒時期長得特別快,就可加以驗證;相反的,如果兒童缺乏良好的睡眠品質,導致生長激素分泌過 少,就會造成身材矮小。

避免同睡 干擾孩子的睡眠

有些家長可能顧慮到孩子膽子小,或因作惡夢驚醒,以致不敢單獨睡,於是讓孩子與父母同睡,吳家碩認為,這是錯誤的作法,因為父(母)在夜半時分翻身或有打 鼾聲,勢必會干擾到兒童的正常睡眠。他說,為了減少孩子獨睡的恐懼,父母不妨為孩子留一盞小燈或將房門打開,或提供他喜歡的玩偶作伴,可幫助孩子安心入 睡。

吳家碩強調,孩子的睡眠習慣受父母的影響最大,如果家長能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定時上床、定時起床、不貪睡、不少睡」,對孩子的健康絕對有益;一旦孩子發生失眠或睡不安穩等狀況,家長就應盡量找出影響孩子睡眠的原因。

▇ 孩子睡不好,怎麼辦?

1.讓孩子在自己房間睡覺。

2.白天勿睡太久。

3.睡前避免玩跑、跳等活動量大或容易興奮的遊戲或活動。

4.製造愉快的氣氛,引導孩子歡歡喜喜地去睡覺。

5.選擇說故事、聽音樂、唱兒歌等輕鬆的活動。

6.把房間光線調暗,製造安靜環境,幫助孩子入睡

7.讓孩子選擇喜愛的玩偶陪伴入睡。

(資料來源/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 )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大紀元 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

資料日期:2014年3月12日

生動的教學方法往往可以吸引大多數孩子,而且他們也更容易記住所學的內容。相反宣講、灌輸式的授課方式,會讓孩子覺得乏味而且容易忘記。最近美國的一個相 關研究對此作出了科學認證。研究顯示,人類透過聽覺產生的記憶,遠不如視覺及觸覺牢固,代表最有效的授課方式,應同時兼具視覺與觸覺的記憶點。

視覺和觸覺比聽覺記憶深刻

美國愛荷華心理學團隊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線上期刊的研究稱,若讓 受試者先聽1個單音,4秒後再聽另一個相同或不同的單音,多數受試者都能分辨兩個單音頻率的異同;若播放間隔時間超過8秒,受試者的出錯率則會隨著間隔時 間延長而升高,但在視覺及觸覺刺激的實驗中,即便刺激出現間隔時間持續32 秒,受試者辨別刺激異同的準確度仍不受影響。

據台灣《醒報》報 道,愛荷華大學副教授艾米波倫巴解析,大腦並非將所有感官輸入的刺激摻雜在一起形成記憶,例如聽覺形成記憶的方式,就與視覺及觸覺不同,這也導致記憶能夠 保存的時間有長短之分。「如果教師希望學生牢記上課內容,就不能只是講課,而應該提供學生在視覺及觸覺方面的記憶點。」美國布蘭迪斯大學講師史考特格拉維 那表示,「這也是實際操作教學最主要的目的。」

大腦對從不同感覺器官輸入的信息有不同的吸收率。另一實驗結果表明,在通常情況下,大腦對視覺輸入的信息吸收率最高,可達83%;對聽覺輸入信息的吸收率為11%;嗅覺可達3.5%;對觸覺和味覺輸入信息的吸收率最低,依序為1.5%和1%。

多感官參與有助記憶

人們在記憶外部信息時,必須先要去接受這些信息,而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止一個,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等。有多種感官參加的記憶叫做「多通道」記憶。這種記憶方法的效果比單通道記憶強得多。

網 絡圖書《7招趕超優等生》中介紹了一個研究顯示,各種感覺吸收知識的比率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健全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種感官器官吸收知識的 比率如下:視覺占83%、聽覺占11%、嗅覺占3.5%、觸覺占1.5%、味覺占1%。從記憶的效率看,單靠聽覺獲得的知識,3小時能記住60%,3天後 只記住 15%;只靠視覺獲得的知識,3小時後能記住70%,3天後記住40%;視覺、聽覺並用獲得的知識,3小時後能記住90%,3天後仍可記住75%。

這 說明從總體上看,多種感官並用記憶的效用好。這是由於多種感官同時接受知識,就可使同一內容的大腦皮層上建立許多通路,留下多種痕跡,即使某一痕跡淡薄 了,還有其他痕跡在,可以使記憶重現。此外,因為多種感官以多維度、多層次的方式感知識記材料,立體地反映一個對象,信息就會通過不同的感覺神經通路傳入 大腦,起著不同角度的複述、強化作用,從而使印象加深。

事實上,記憶的規律就是這樣,愈是動員的器官多,愈能記憶深刻。因為同一信息,通過眼、耳、口、鼻、手等器官去接受,使大腦皮層各個相應區域都同時開了綠燈,都興奮起來,這樣他們之間又互相建立了聯繫,和原有的知識也掛起鉤,留下的「痕跡」也就深刻,自然記憶也就牢固了。

心理學家理查德·湯普森和醫學家斯凱爾研究證明,人的小腦中被稱為「下橄欖核」的部位對記憶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習中,充分調動人腦視覺中樞、聽覺中樞、語言中樞、運動中樞等各個部位的積極性,協同記憶,對於提高記憶質量效果顯著。

應該特別強調的是,通過實驗、製作等實際操作,不僅可以增強感性知識,提高記憶效果,而且由於經常活動手指,還可以使大腦溝回 增多變深,提高智能。大腦控制整個軀幹的腦細胞數量只相當控制雙手的腦細胞數量的1/4。特別是左手參與實驗、製作等,有利於開發右腦,培養創造力。

多感官教學

「多感官教學法」是幫助學生透過互動,把「眼看」、「耳聽」、「口念」和「手寫」等都動員和配合起來,更有效地學習。

據香港教育網介紹,多感官教學法。例如學習認識一個字老師可首先引導孩子找出這個字的各個部件組成 (視覺學習),再帶大家大聲念出來(以加強聽覺記憶)。於是,這個字的訊息分別由視覺和聽覺傳送至大腦,並在大腦內進行解碼和統整。

之後,可引導學生邊念邊用手在空中比畫(強化手眼協調記憶),或在紙上臨摹這個字(強化觸覺記憶)。這樣,這個字除了語言外加上動作強化記憶。

學 習中文字的時候,如果把文字的形、音、義相聯結,會有助學生對中文字的記憶。今年6歲的琪琪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孩子,目前記得很多漢字。她說幼稚園的老師 會編一些順口溜幫助孩子記住難寫的漢字。比如「翻」字,老師首先將字寫出來,然後把組成字的「零件」拆出來,——「一個小米人,帶著小歪帽,做在田地裡, 學習又學習。」孩子覺得很有趣便很容易記住。

另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身體力行,親身體驗學習歷程,例如當學生學習環境污染的時候,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環境污染嚴重的地方,親身經歷環境污染。並可以用不同方法,把經歷記錄下來。當然,如果記錄是多感官的,學習效果會更理想。

阿倫·佩維奧博士說:「假使你僅僅通過詞語來記住事實和想法的話,那麼你只用了你一半的腦力。當同一事實或想法不僅通過詞語來記住, 同時也通過圖像或草圖來記住,那樣就在你的記憶中建立起了一個強有力的聯合體。當你需要回憶這個事實和想法時就可以從這一聯合體提取。」

(責任編輯:李曉清)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大紀元 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

 

資料日期:2014年01月17日

【大紀元訊】(報導)加拿大安省大埃塞克斯縣區教育局(GECDSB)健康與體育顧問謝希利亞(Sharon Sheshlia)女士近日表示,現在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在戶外自由玩耍,當年自己小時候,還有自己在撫養孩子時,都是在外面盡情玩,到大人喊或街燈亮起時才回屋。

據CBC報導,謝希利亞說,孩子們在玩耍的過程中,想像力得到開發,在和小區內其他孩子玩耍過程中,自然就鍛練出問題解決能力,這些都是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自然習得的,而不是被傳授的。她說,現代社區都不鼓勵孩子室外玩耍,有些郊區,如果幸運的話,還有人行道,但卻再也看不到孩子們在外邊玩,在戶外玩耍的孩子是逐年減少。


自由玩耍很重要


實際上,過去2年,安省教育廳給各教育局均有室外教育撥款,鼓勵學校提供登山、騎車、爬繩和野外考察等室外教育,但這些室外教育主要都是教師和學校有組織的進行。謝希利亞說,孩子們缺乏的是自由式的室外玩耍。

安省教育廳建議,1-5歲孩子每天必須進行60分鐘的自由式玩耍,因為孩子6歲前,體育活動對健康發育非常關鍵。尤其是3歲前,大腦發育加速,體育活動顯得更關鍵。隨著孩子年齡日益長大,體育活動則成為培養學習和認知能力、提高集中力、自我意識、社交技能和健康情緒的關鍵。

溫莎-埃塞克斯公立學校目前正取消配備滑梯和單槓的傳統操場,取爾代之的是配備山坡、走道和草坪迷宮等自然性操場。溫莎市府此前還曾打算出售17個多餘公園,但現在計劃暫時擱淺。


孩子室外玩耍減少幾大原因


謝希利亞說,現代父母不讓孩子們到外面玩,是因為覺得外面世界不再安全,即使目前還沒有確鑿數據證實這點,但犯罪統計數據卻顯示,社會治安環境是越變越好。

她說,科技的發展,也阻止了孩子們室外玩耍。尤其是網絡,簡直是浪費時間,迷住了孩子。如溫莎10歲男孩喬伊(Joey Tremblay)每天平均花2小時在家中打視頻遊戲,他說,相對室外玩耍,自己更喜歡打遊戲,想幹甚麼就幹什麼。

喬伊父親邁克說,兒子整天打遊戲,嚴重影響了他的行為、社交能力和分享能力,還是希望他能多到外邊玩耍。謝希利亞說,缺乏充分的室外玩耍,孩子就無法學習社交技能、分享和問題解決技能,無法習得充分的談判技能。

加拿大娛樂軟件協會(ESAC)統計數據顯示,90%的加國孩子打遊戲,每10戶家庭中,有6戶有遊戲機。邁克說,有時候勸兒子到外面和小朋友們玩,要花2個小時勸才行,如果沒收遊戲機,他還大聲哭鬧,根本不想出去玩。他說,其實自己也是遊戲迷,但打遊戲都是等兒子睡覺了才打,不讓兒子覺得怎麼爸爸也是整天24小時打遊戲。


對平板電腦 孩子越小越易上癮


實際上,當今社會,科技已無孔不入,甚至新生嬰兒都不放過。如Fisher-Price公司最新開發一款iPad 嬰兒保姆椅Apptivity Seat,即嬰兒椅上專門設計支架和支桿內放置一個平板電腦,嬰幼兒坐在椅中時,就可看上面的視頻或玩遊戲。

科技癮專家卡希(Hilarie Cash)對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說,幼兒大腦最易受影響,如果孩子養成玩遊戲習慣,父母們就要引起注意了。孩子開始打遊戲年齡越小,越易上癮。2歲以下幼兒,最好是不讓接觸任何屏幕的東西。3-5歲時開始允許他們看點電視,上學後才能開始讓他們打遊戲。


(責任編輯:文芳)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醒報 記者:徐欽盛

資料日期:2013年 7月 4日

「未來競爭者不是你的同學,也不是台灣的學生,你的競爭者可能在北京、歐洲、印度,已經沒有任何界線。」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演說時勉勵年輕人,要將眼光放得更遠、更國際化,不要只是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必須跨出去才能找到與世界連結的機會,並要培養自己不可取代的能力。

在參加AIESEC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小島大夢想─青創大會」演講中,嚴長壽全程使用英語,口齒清楚流利、驚艷四座;他坦言,這些年來的成功,是因為很重視英文的關係,因為只有英文強才能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嚴長壽還鼓勵青年說:「當你努力向上,願意做額外的事情、學習額外的事,你就會成功。」

嚴長壽還以自己在美國運通工作為例指出,當時有一個工作叫messanger(傳令),但他那時英文很爛聽不懂,以為是manager(經理),所以就接受了任務,沒想到因此開啟了送貨員小弟的工作生涯,他不但不以為意,並主動為客戶做額外服務,他說:「儘管我那時薪水很少,但客戶跟我的老闆講,要老闆記住我,因為從來沒有人這樣做。」

「很多人都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每天的生活都是到很好吃的餐廳,拍了好吃的食物,上傳食物的照片。」嚴長壽提醒年輕人,應培養出不可取代的能力,只要能做出好東西,就有競爭力。

嚴長壽回想年輕時,很多人去美國讀書,買的都是單程機票,因為他們的錢只夠買單程,同時也背負著家庭的壓力 他們的榮譽就是家庭的榮譽。但在台灣退出聯合國、發生台美斷交危機後三十年,台灣其實沒有受很大的影響,因為這時期經濟還是成長的。

嚴長壽強調,當時有兩種人;第一種是留美,就是想盡一切辦法留在美國生存,像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就是最好例子,他好像是台灣儲備的人才在美國,但最後變成政府依賴的重要人物,因為他知道什麼是台灣最需要東西。第二種人,是拿著皮箱在世界到處跑的商人。他指出,那時的台灣人其實很國際化,因為必須自己跨出去,才能找到和世界連接的機會。

「每個人要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才知道怎麼讓自己生存,創造自己的不一樣,為別人做不一樣的事。」嚴長壽說,要達此目的,台灣教育的方向必須改變,現在考試找答案靠google就可以,因此我們必須改變「背」的學習方式,把重點放在思考。同時老師也不能把自己定位在最權威的角色,而改為領導討論,這樣才能教育出有創意的學生為社會所用。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 作者:李岳霞

資料日期:2013年 8月

算過你一天看幾次手機嗎?根據新書《分心成癮》(The Distraction Addiction),一般

人平均一天看手機34次(約每半小時1次)。

即時訊息、臉書動態、遊戲和各式APP的推播功能,時時都在打斷你手邊的事,而當你習慣這種「時時更新」帶來的期待與興奮後,你會忍不住逮到機會就看手機,深怕自己錯過什麼「重要訊息」。

但現實是,你也覺得自己愈來愈難專注,常常想不起來原本要做的事或接下來該做什麼,你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有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原因之一。放心,真正罹患ADHD的人還是佔少數(不到1成),多數人不專心的原因,其實和「生活習慣」更有關聯。

除了把鈴聲和推播提示功能關掉以外,《歐普拉雜誌》建議你在生活中做4個小改變,就能有效打擊分心:

‧ 別等到口渴才喝水:研究發現,即時是你感覺不到的輕微脫水,也能影響你的專注力。當大腦偵測到生理上任何微小變化,就會暫停最佳運作模式以引起注意。因此是否感到口渴並不是身體保溼的最佳指標,當你發現自己的注意力下降時,這可能是大腦發出的警訊,提醒你該補充水分了。

‧ 認真看待「閉目養神」:覺得自己經常注意力不集中?先檢視自己的睡眠狀況如何。如果你經常睡不滿7小時,「深沉睡眠」(慢波睡眠,delta sleep)很可能經常被打斷,一旦深沉睡眠時間不足,大腦認知與記憶功能得不到修復或增強,白天清醒時就會難以專心。先嘗試每天睡滿7~9時,持續兩星期,若專注問題仍沒有改善,再去找睡眠專家看是否有其他睡眠問題。

‧ 把咖啡換成有氧運動:別再依賴濃縮咖啡提神囉,你的大腦會跟著上癮,沒咖啡因就沒法正常運作思考。美國伊利諾大學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特別是有氧運動,對改善注意力短期與長期的效果都很棒。

‧ 分心時,動動腳趾:開會或跟別人說話時,常恍神嗎?當你覺得無法專心或覺得無聊時,不妨動動腳趾,儘管只是把注意力轉移到腳趾上幾分鐘,你會發現自己又能再次進入狀況。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來源:親子天下 作者:施逸筠

資料日期:2014年 1月

日本文科省上個月底公佈去年度國中小學生學力調查結果,分析發現,平日每天看電視不超過一個小時的學生,成績最好,更勝完全不看電視的學生;但看電視時間過長,學力則明顯偏低。

以小六的國語應用測驗為例,每天看電視或DVD一個小時內的學生,答題正確率為53%,完全不看電視的學生反而只有48.9%,看電視超過四小時的學生僅有44.4%的答對率。

針對每日上網時數進行的調查,也有相同的結果,上網時間一小時以內的學生,學力表現最佳。對此,日本文科省分析指出,過度沈迷電視當然不好,但若能夠事前訂好每天可以看電視的時間,有節制地適度看電視、上網,反而有助學習

這項調查也發現,讀報習慣和學力成績有明確相關。幾乎每天讀報的國三學生,數學應用測驗成績比完全不看報的學生高出9個百分比,且不論中小學或國語、數學,都有相同的傾向。分析指出,數學科目也需具備能看懂題目的讀解能力,且讀報能引導廣泛興趣以及對外界事物的關心,善用閱報作為家庭學習素材,有助學習。

長時間打電動,抵消念書效果

日本東北大學川島隆太教授日前提出電玩與學習效果關連性的研究報告,其中發現,長時間打電動,會抵消念書的效果。每天雖然念書兩小時,但卻打電動三小時以上的學生,成績比每天只念書半小時,但是完全不打電動的學生還要差。成績最好的,反而是每天打電動一小時以內,但念書兩小時以上的學生。顯見若能充分自我控制玩樂時間,電玩也未必是壞事。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大紀元 作者﹕巫石吉

資料日期:2013年 10月6日

PC Home雜誌發行人詹宏志從報紙到出版,再到網路,他對父母最中肯的建議是,「在孩子還沒愛上看書以前,不要讓他上網。」


很多幼教專家也這麼警告:「當孩子還沒開始閱讀前,別讓他接觸電視。」聲光媒體的刺激會減弱幼兒對文字的耐心,一個不接觸文字、只熟悉聲光的孩子,將成長為很沒耐心的大人。

西方人說:「Leader is reader.」(領導者一定是閱讀者)。每個人接受新知的方式不同,有人透過看、有人透過聽、有人透過親身體驗,無論如何,閱讀是最有系統獲得知識的方法,它也許慢,效果卻最深遠。

田園作家大為梭羅說:「你應該選擇對你有益的讀物,因為你沒有時間閱讀其他的。」正忙著工作的妳,抽點空,看點需要大腦思考的書,對妳的工作影響並不輸給看熱門網路或是股票投資書。網路時代,知識完全透明開放、容易取得,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巨細靡遺記下所有內容,因為也記不了,因為博學比強記重要,以架設思想體系,「邏輯推理的能力才是未來的致勝關鍵。」 前荷蘭飛利浦副總裁羅益強說。

我前些日子寫下「閱讀的思維feeling」拙作。談到讀書思考能增長知識,陶冶性情,啟發心智,找到精神寄托。悉心捧讀一本本好書,自可領略書中深邃的意境,實屬妙不可言;讀書能引起心靈共鳴,是一種立體的聲情並茂的美學享受。無怪乎宋朝文學家歐陽修有:「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的驚嘆!

時下,有一種新穎有益身心的活動──在日本興起。廣播公司辦起朗誦中心,不少城市組織建立了老年朗誦班。通過朗誦詩文表演,減緩老年人的記憶衰退,增强了自信心。

醫學專家認為無論讀書閱讀思考或朗誦,都有增强心智活化與肺功能之效果。且能活躍思維,是一種健身强腦的「閱讀的思維feeling」。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其中的樂趣,感受讀好書,擁有好想法,提升好心靈,昇華好靈魂的理想境界。

即使21世紀由「網路」揭開序幕,從工業社會跳入網路社會,「書」仍是最古老且歷久不衰的閱讀工具。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每天維持5、6小時的閱讀,妳有他忙嗎?妳有他讀書的歷史長嗎?那還不趕快讀書,思考,急起直追!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大紀元 記者:任凱文編譯報導

資料日期:2013年08月15日

一項研究警告,每天看三個多小時電視會傷害蹣跚學步小孩的語言和數學技能。這是第一次研究發現幼兒花大量時間看電視和運動技能差及心理困難有關係。

據《每日郵報》(Mail Online)報導,該研究建議小孩每天最多看兩小時電視,如果再多看一小時,那麼就會影響兩歲小孩的科學能力,也使他們更容易被別人欺負。這是因為他們沒做幼兒應該做的事,也因為注意力問題及較少身體活動。

領導這項研究的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帕加尼(Linda Pagani)教授說,這一發現強調需要父母堅守國家指導方針,就是2歲左右的孩子看電視時間每天不得超過兩個小時。

她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研究發現運動技能差和心理困難與幼兒看電視時間太多有關,比如受同學欺負。該研究結果表明,父母需提高警覺並遵守由美國兒科學會(AAP)提出的當前幼兒看電視建議。」

她還說:「AAP不鼓勵嬰兒期間看電視,並建議超過兩歲小孩每天看電視時間不超過兩小時。看來,每多看一小時電視,對小孩有明顯的負面影響。」

作為兒童發展研究的一部分,帕加尼教授針對加拿大魁北克省年齡在29個月的991名女孩和1,006名男生進行研究,其父母報告他們看電視情況的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孩子每天看電視達兩小時52分鐘,和平均每天看1小時45分鐘電視相比,對孩子沒有任何負面影響。但結果表明,看電視超過三個小時的孩子在語言和算術方面能力下降。

在溫哥華朱聖賈斯汀兒童醫院(CHU Sainte-Justine)工作的帕加尼解釋說,這些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幼兒園教師找出看電視是孩子發展缺乏的真正原因。

她說:「因為幼兒期的能力,可以預測他們未來,所以,為成為一個高產社會,確定那些學前可變因素是一個重要目標。通過統計,結果表明,這些負面效應建議,多看電視最終可能會危及其未來成就、社會關係、體力、喜好及健康生活習慣。」

(責任編輯:張東光)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醒報 記者:劉運

資料日期:2014年1月 14日

看太多電視,恐傷害孩子腦部的發展!研究員發現,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愈長,他們腦部發生的變化就愈大。日本的研究指出,看電視時間長的孩子,大腦裡的灰質成分較高,而「語言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較低。研究員說,看太多電視占用了閱讀、運動、與人互動的時間,也可能間接造成腦部結構的變化。

日本東北大學研究276名年齡介於5到18歲的孩子,男生與女生的比例相當,他們一天看電視時間介於0到4小時,但平均時數是2小時。

經過大腦斷層掃描發現,看電視時間最長的孩子,在「前頭極皮質」的灰質成分較多,研究員說,灰質多的人「語言智商」較低,而這些灰質有礙大腦的有效運作,最好在孩童時期就能逐漸退去,因為智商愈高的人,大腦皮質就愈薄。

研究員強調,看電視不像學習樂器,不能讓大腦發展至一個更高的層次、增快大腦的反應速度。因此,看電視時間的增加,並無法提升認知的功能。

這是第一個連結看電視與大腦「結構發展」的研究。研究員的結論是,「觀看電視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孩子們的神經認知發展。」研究員說,所觀察到的關聯性對孩子不是有利的,如果孩子觀看電視時間過久,他們的監護人應當考慮可能造成的影響。

「此研究只發現關聯性,並沒有證實看電視就會造成大腦結構的改變。」研究員指出,看太多電視可能占用了閱讀、運動、與人互動的時間,因此間接造成大腦的改變。

此研究發表在「大腦皮質」期刊。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

資料日期:2013年 12月 4日

有些兒童從不肯乖乖吃飯,甚至常把食物抹在桌子或牆上,令家長頭痛,但部分心理學者認為,吃飯時喜歡把桌上食物弄得一團亂的孩童,學習力較佳。

愛荷華大學心理學副教授拉瑞莎·山繆森表示,孩童喜歡玩非固態的食物,常把燕麥粥抹在桌上,透過實際接觸,有助兒童對這些食物的記憶與認識。研究人員先在受試幼童面前隨意替十四種非固態食物簡單命名,並讓這些十六個月大的幼童觀察這些食物外觀;一分鐘後再次拿出上述同樣性質的十四種食物(但外觀上不同),並允許幼童觸摸,接著請受試幼童正確歸類。

研究人員發現,積極觸摸這些食物的兒童,歸類成績較佳。學者認為,觸摸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研究人員指出,兒童看起來在玩耍,但也是學習、探索的一種方式,即使大人常認為吃飯時玩耍毫無意義。

營養師則提醒,讓孩子學習在餐桌上用餐,但不建議邊看電視、邊吃東西、更不可跑來跑去,烹調者可以改變烹調方法及切割方式,讓孩子有新鮮感且容易咀嚼吞嚥,或改變餐盤盛裝的圖案,可運用鮮豔的食物及擺盤,吸引孩子進食,也可以把孩子拒吃的與喜歡的食物融合,掩蓋食物的特殊味道,提高孩子接受度。

父母常是幼兒學習及模仿對象,建議廣泛攝取各類食物,不要在孩子面前對食物有主觀評論。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今日新聞

資料日期:2013年 12月 27日

許多人在看著有趣的動物圖片時,都會直呼「好可愛」,日本就有科學家進行研究發現,其實當人類在看著這些可愛動物圖片時,較容易產生正面能量,且專注力也會提高。

根據網站《Nonprofit Tech for Good》報導指出,日本科學家發現,看著小貓或是小狗等可愛動物圖片,並產生「好可愛」的感覺時,可間接提升人們的專注力。

報導指出,當人們感覺到圖片裡的主角或事物相當可愛,會想進一步了解,就會進而提升專注力,並產生正面能量,做事情的效率也會提升。

不過,若是看成年的貓狗,而非小貓與小狗圖片的人,效果則較不明顯,也因此可看出可愛圖片對注意力的影響。

科學家表示,若是平時擔心工作效率差,或是較無心工作時,也可利用可愛的圖片或物品,來轉換自己的心境及工作效率。

 

 
 
 



詳全文 日研究:看可愛圖片會產生正能量 可提升專注力-生活消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1227/11456147.html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法新社  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資料日期:2013年10月22日

研究今天指出,定期運動有助提升青少年在校成績,尤以女孩的科學表現最明顯。

根據這篇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網站的研究,青少年運動量愈大,課業表現愈好,「似乎以女孩的科學表現提升最明顯」。

外界長期以來認定運動有助提升腦力,但直到現在才獲得足夠的科學證據。

英格蘭、蘇格蘭與美國研究人員以近5000名11歲兒童為研究對象,要求他們配戴感測器1週以評估運動量。

研究人員分別在這些孩子11歲、13歲與16歲時,評估他們英文、數學與科學表現。

研究人員發現,11歲時運動量最大的兒童,在這3階段與3領域的表現都是最好的。

研究發現,11歲男孩與女孩,平日分別每做17分鐘與12分鐘運動,到16歲以前就會看到成績進展,尤以女孩的科學課堂表現最明顯。

衛生當局建議的運動量是每天60分鐘,然而令人擔心的是,研究人員發現,11歲男孩每天的中至高強度運動只有29分鐘,女孩則約18分鐘。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文:營養共筆

資料日期:2013年10月9日

有許多關於食物及營養補充品可以改善注意力、增強記憶力及腦部功能的說法,但是這些說法真的正確嗎?無可否認的,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身體也隨著老化。但是好消息是我們可以攝取聰明的食物或飲品來幫助我們腦部維持健康狀態。 

一、咖啡因:幫助提高警覺性

沒有任何神奇食物可以幫助提高IQ或是讓人更聰明,但是某些成分如咖啡因則可以提神並幫助腦部更專注。咖啡、巧克力、提神飲料或一些藥物所含的咖啡因可以幫助使腦部清醒,雖然這樣的效果僅是短暫的。然而咖啡因並非攝取越多越好,過量的咖啡因會使我們覺得緊張不安及不舒服。 

二、糖類:可以提高警覺性

糖類是腦部最優先使用的能量-這裡的糖類不是指餐桌上的糖,而是特定指葡萄糖,也就是我們身體會將所攝取的醣類或碳水化合物轉為葡萄糖以供腦部使用。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攝取一杯含糖飲料時可以使腦部短暫記憶力增強、使思緒清晰。

然而大量攝取糖類的結果也會使記憶力受損。因此,適量攝取糖類讓它幫助記憶力而非體重。

三、吃早餐:可提供能量給腦部

常常忽略早餐嗎?研究顯示吃早餐可以幫助增強短暫記憶力及注意力。而有吃早餐的學生平均表現比沒吃早餐的學生來的好很多。研究發現有助於提供腦部能量來源的食物有高纖全穀類、乳製品及水果。然而還是適量就好,高熱量的早餐會阻礙專注力。 

四、魚類:是對腦部有益的食物

魚類因富含omega-3脂肪酸不僅可提供良好蛋白質並且是腦部良好運作的關鍵。這健康的脂肪對於腦部有極為驚人效果,大量omega-3脂肪酸可降低罹患癡呆及中風的機率、改善腦部退化速度,同時對於增強記憶力有良好效果。 

五、堅果、巧克力:每天都攝取一些吧!

堅果類是良好的抗氧化維生素E來源,維生素E能幫助因年齡增加而產生的智能退化。黑巧克力除了為強抗氧化劑之外也還有像咖啡因一樣的刺激性,可以幫助增加專注力及改善專心程度。

每天來一杯一盎司的堅果及黑巧克力可提供你所需的營養素而不會攝取太多熱量、脂肪及糖。

六、酪梨、全穀類:適量攝取 腦部細胞動起來

身體每個器官都跟血流有關,特別是心臟及腦部。飲食選擇富含全穀類及酪梨等水果可以幫助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且可同時降低壞膽固醇。全穀類及酪梨可以降低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流及幫助腦部細胞動起來。

全穀類,例如玉米或全麥也會提供大量膳食纖維及維生素E。雖然酪梨含脂肪,但它所含的是對人體有益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幫助身體擁有健康血流。

七、藍莓:含極豐富的營養

一項動物研究發現藍莓可幫助腦部抵抗自由基攻擊且減緩因年紀造成的疾病例如:阿茲罕默症及癡呆。研究也發現富含藍莓的食物可顯著改善年長老鼠的學習力及肌肉功能,使他們在心理上也與其他年輕老鼠相當。

健康飲食的好處

雖然聽起來很平凡但是事實:如果我們飲食缺少了必須營養素,那會降低我們的專心程度。過量或太少的飲食也都會影響我們專注的能力。過量的攝取會使我們感覺昏睡;攝取量過低也會使我們容易分心。

幫助腦部的飲食:均衡攝取且選擇多元化及健康的食物吧!

‧維生素、礦物質或營養補充品?

賣場有許多的營養補充品皆宣稱可幫助維持健康。雖然許多的報導都表示攝取以下許多成分可幫助腦部發育的營養補充品,例如: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beta胡蘿蔔素及鎂,但是攝取這些成分對腦部有幫助的前提是食用者的飲食中缺乏這些營養素。

然而研究對於人蔘、銀杏、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草本等對於腦部的幫助是保持著樂觀態度。

想要提高專注力嗎?來份這樣的餐點吧100%純果汁、全穀類貝果、鮭魚及一杯咖啡。除了均衡飲食,專家還給了以下建議:

1.良好的睡眠
2.補充水分
3.多運動以維持敏銳的思考力
4.適度沉思以沉澱思緒及放鬆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王志誠

資料日期:2013年10月1日

您知道運動可以讓你聰明學習嗎?教育部體育署為了讓親師生及一般大眾,都能清楚瞭解「運動有助提升學習力與專注力」的觀念於昨(三十)日假教育部舉行記者會由體育署何卓飛署長致詞,期望藉此讓「運動可以增進學習力」的觀念深植校園,並落實校園體育課均衡發展,以培養出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的學生。

教育部體育署推動學校體育,為讓學生均衡發展,將透過下列策略增加學生運動量,以達成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每週運動210分鐘以上之目標,利用晨間、課間或課後身體活動,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鼓勵學校運用彈性節數上體育課,辦理經常性體育活動,鼓勵學校持續性、經常性辦理體育活動,並與大型賽會或活動結合,擴展學生參與社區及校際交流機會。

增加運動社團參與率,發展「一人一運動、一校一特色」,學校廣開運動社團,提供學生支持性的環境,增加學生參與運動社團比率,發展每人一項運動技能,從中發展各項特色運動種類或經營方式。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資料日期:2013年9月25日

學生們對於午睡應該都不陌生,午飯後都必須趴在桌上午休30分鐘。究竟午休除了可以讓下午精神專注力較好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幫助呢?美國麻州阿姆赫斯特大學研究指出,午休能有助於提升學齡前兒童記憶力與學習能力。

學齡前兒童,午睡後記憶更好

美國《TIME》新聞網站指出,在美國麻州的阿姆赫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研究中,將40位學齡前兒童進行記憶力測驗,必須記住紙牌翻開所對應的圖案,並找出配對。經過第一次測試之後,就讓兒童們午睡77分鐘,再進行一次測驗。經過一周後,同樣40位兒童再度進行測驗,但這次不讓兒童進行午睡。

研究結果發現,午睡過的兒童,記憶準確率約為75%,而缺乏午睡的兒童在記憶力測驗的表現則下降10%,僅得65%,甚至是讓沒有午睡的兒童睡一晚後,再度進行測驗,結果也同樣有記憶力表現較差的結果,顯示規律午睡對於學習記憶力有長遠的影響。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 中央社

資料日期:2013年9月19日

美國研究發現,節奏感與學生的語言能力有關,音樂教育有助提升學生的閱讀和語言能力。

福斯新聞(Fox News)報導,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研究發現,節奏感較好的學生,腦部神經處理聲音的能力也較佳,而腦部對聲音的反應與閱讀和語言優勢息息相關。

研究人員測試124名芝加哥高中學生的節奏感,每名學生利用特殊拍打板,測試手指打在節拍器上是否能掌握節奏。

研究人員也透過特殊裝置測量學生腦部如何回應重複的聲音。

比較兩種測試結果後,聽覺神經實驗室(AuditoryNeuroscience)主任克勞斯(Nina Kraus)和研究團隊認定,節奏感較好的學生,腦部神經對聲音的回應能力較強,有助加強語言和閱讀能力。

這份報告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Neuroscience)。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 台灣醒報 記者:尹曉春

資料日期:2013年9月16日

最新發表在《PLOS One》的研究指出,體育課從事有氧運動,有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記憶能力。研究者透過記憶測驗,發現體適能表現較優良的學生,在記憶測驗上也可得到高分,因此推測有氧運動,對孩童學習效率有正面幫助,未來研究應著眼於,運動如何影響神經系統運作,並建議教育者參考這項結果。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團隊,測驗48位9至10歲的學童,其中半數的體適能成績排名同齡的前30%(跑步機測試),另一半則為後30%;兩組學生無論在智力測驗、ADHD測驗或家庭狀況方面則大致相同。

研究者指示受測學生,記憶虛擬地圖上的地名與位置,結果發現體適能表現前30%的學生,在記憶假想地名與地點時,表現得比體能成績倒數30%的學生來得好。根據測驗結果,研究者推測,體能好壞可能影響學習效率,而且較高強度的有養運動可能有助於學齡孩童學習與記憶。

研究者推測,體能優良的在記憶新資訊時能發揮最大的幫助,而不是回憶已知的訊息。研究者表示,未來的研究應該著眼於,運動以何種方式影響孩童學習時,神經系統的運作方式。此外,研究者認為,這項發現可供教育者作為教育政策的參考。

這項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可能潛在地影響孩童神經運作,就如過去多項研究均顯示,增強血液流動有助於年長者的神經元健康,並維持神經網絡、改善認知功能。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