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大紀元 記者:謝于涵編譯報導

資料日期:2014年03月19日

根據Spine-health網站的調查,有63%的民眾每天睡眠時間約6小時或更少,比正常需要的睡眠少約1.5小時。上班族要維持好的工作狀態,中午 小睡約20分鐘是很好的辦法。 午睡可以讓你的身體和精神重新充電,讓你整天充滿活力完成工作。對個人和公司來說正是雙贏。

午睡讓你上班更有效率

當你需要從事重要的簡報,跟客戶開會;或是參加學術考試,長途開 車,運動比賽,解決複雜的問題等高壓力工作時,短暫的午睡可以帶來多重的好處。研究發現,午睡可以提高工作生產力,降低壓力,提升專注力,及帶來好心情。 NASA的睡眠研究發現,每天午睡只要26分鐘可以提高34%的生產力。對於從事多工的上班族,午睡更可以增加工作記憶,減少疏失。

你可能活得更久

200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午睡的人有超過30%較不可能死於心臟病。午睡也能降低血壓。

許多名人有午睡的習慣

反 對午睡的團體可能會說:上班那麼忙,哪有時間睡午覺。其實,歷史上一些名人,例如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湯姆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拿破崙(Napoleon)、亞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這些對人類文明有重大貢獻的名人,他們都有午睡的習慣。

二次大戰期間,擊敗希特勒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在炸彈如雨點般落向英國本土時,他照常打盹,結果贏得了這場艱困的戰爭。邱吉爾在他的回憶錄提到:自然界沒有要人類從早上8點鐘忙到半夜。即使只有20分鐘也足以讓你活力十足,煥然一新!

午睡符合自然法則

絕 大多數哺乳動物白天都睡很少。人們在午後感到疲累,注意力很難集中,以至於很想睡覺是很自然的反應。 現在社會一天只給我們中午時間休息是有道理的。 著名的睡眠研究學者威廉迪門特(William Dement)在其書中提到:「順應自然的規律,成人中午睡午覺也許是為了避開正午的太陽。」

據Salk Institute生物學的研究,午睡可以讓頭腦整天保持良好的狀態,反之,腦部活動力會下降。疲勞是造成每年生產力損失的因素之一,當上班族帶著一身的疲憊回家時,發生車禍的風險更高。

午睡小常識

午睡的目的是要在有限的時間恢復體力和精神。大多數上班族能有的午睡時間大約是20-30分鐘。 這段時間足夠讓身體完成兩個睡眠循環,但不會達到深層慢波睡眠,這剛好能提供身心適當的休息和放鬆。

如果午睡超過30分鐘,在30-60分之間醒來,則會有睡眠慣性產生,精神和視覺反而有難以集中的不適感。

當然,能夠有1-2小時的午睡,讓你可以完成完整的睡眠循環達到深層慢波睡眠和REM狀態(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此時醒過來的人通常精神飽滿)是非常棒的。但在上班時間很難有如此奢侈的待遇。專家建議,可以利用週末安排在家裡進行。

午睡時間的多寡因人而異,剛開始時可以嘗試多種時間長度的睡眠,找出最適合自己最能提昇效率的睡眠時間。

現在已經有一些公司如耐吉(Nike)和谷歌(Google),提供場所給員工們小睡;日本企業如豐田汽車也不再反對員工午睡,認為午睡有助於下午工作更全力以赴。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有遠見的公司跟進。

(責任編輯:宋惠)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台灣醒報 記者:李昀澔

資料日期:2014年3月 5日

「左耳進、右耳出」的行為或許不應該受到責怪,因為人類透過聽覺產生的記憶,遠不如視覺、觸覺來得牢固。

美國愛荷華心理學團隊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線上期刊的研究指出,若讓受試者先聽1個單音,4秒後再聽另一個相同或不同的單音,多數受試者都能分辨兩個單音頻率的異同;若播放間隔時間超過8秒,受試者的出錯率則會隨著間隔時間延長而升高,但在視覺及觸覺刺激的實驗中,即便刺激出現間隔時間持續32秒,受試者辨別刺激異同的準確度仍不受影響。

在另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受試者聽狗吠聲、看「靜音」播出的籃球比賽,並在目不視物的狀況下觸摸咖啡杯;結果發現,無論在1小時、1天或1周後,詢問受試者是否記得自己聽、看、摸到什麼東西,受試者忘記聽過狗吠聲的比例都最高。

愛荷華大學副教授艾米波倫巴解析,大腦並非將所有感官輸入的刺激摻雜在一起形成記憶,例如聽覺形成記憶的方式,就與視覺及觸覺不同,這也導致記憶能夠保存的時間有長短之分。「如果教師希望學生牢記上課內容,就不能只是講課,而應該提供學生在視覺及觸覺方面的記憶點。」美國布蘭迪斯大學講師史考特格拉維那表示,「這也是實作教學最主要的目的。」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元氣周報 記者:詹建富

資料日期:2014年3月 17日

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國內三到六歲幼兒,每天平均只睡9小時26分,遠低於美國幼兒,進而影響專注力與成長發育。在台灣,每五人就有一人有睡眠障礙,不是睡太少、就是睡不好,或者根本睡不著。睡眠是為了休息,卻成了失眠者的大敵。

住在公寓的小劉,由於有失眠的困擾,日前他正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之際,聽到樓上小孩傳來嘻鬧聲,中間還有拍球聲,他翻身看床邊的鬧鐘,時針已指著12點方向。小劉不禁火冒三丈,跑去窗邊對著樓上大喊:「都已經12點了,為何還有小孩不睡覺?」

睡眠時間 給了讀書打電動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指出,由於都會生活習慣,許多父母習於晚睡,往往連帶影響其子女也跟著晚睡,但更多的情況是,不少兒童因為下課後還去補習,等到回家都已9點、10點了,偶爾還黏著3C產品不闔眼,以致有許多小孩直到11、12點才上床。

根據長庚兒童醫院一項調查,就發現台灣的中小學生有普遍睡眠不足的問題,而且隨著年齡升高而愈益嚴重。其中小學六年級學生平均睡不到8小時、國中生平均只睡7.5小時、高中生甚至連睡7小時都不到。究其原因還是升學主義作祟,如果再沉迷於打電動,睡眠時間被剝奪得更嚴重。

睡得不夠 明顯影響學習力

根據研究,剛出生的嬰兒,平均每天睡眠的時間約達到16~20小時,隨著年齡漸長,雖然睡眠時間會逐漸縮短,但7~8歲以下的孩子每天建議應睡10到11個小時,10歲左右的孩子每晚應睡足9個小時,上了國中之後,最少需8個小時的睡眠。

為何兒童需要比大人更多的睡眠時間?林嘉謨說,主要是人在睡眠時,大腦會分泌多種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和記憶有關,而這些學齡兒童正值需 要大量學習階段,如果睡眠不足,會影響學習。而從臨床觀察,有些氣喘或有過敏性鼻炎病史的小朋友,因為病情影響到睡眠品質,以致成績表現較不如預期。

熬夜K書 對記憶毫無幫助

身兼台灣睡眠醫會理事長,林嘉謨也經常被家長詢問「如何幫助孩子記憶?」「是否讓小孩念完書就去睡覺,會記得特別深?」他說,人在熟睡期會把白天所吸收到的資訊,在大腦重新進行編排,因此理論上一些文科的題目,在睡前經過背誦後,這些內容就會進入長期記憶。

不過,他強調,如果晚上熬夜K書,在精神不濟的情況下,可能無助於記憶。另外,如果在晚上練習數學、理化科目,可能因為頭腦過度刺激,反而不易入睡。

睡眠足夠 才能一暝大一吋

另一個兒童需要早睡早起的理由,則是為了幫助兒童生長。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桃園長庚睡眠中心心理師吳家碩表示,生長激素是在深度睡眠時 期才會穩定地從腦部分泌出來,俗話所謂的「一暝大一吋」,從嬰兒時期長得特別快,就可加以驗證;相反的,如果兒童缺乏良好的睡眠品質,導致生長激素分泌過 少,就會造成身材矮小。

避免同睡 干擾孩子的睡眠

有些家長可能顧慮到孩子膽子小,或因作惡夢驚醒,以致不敢單獨睡,於是讓孩子與父母同睡,吳家碩認為,這是錯誤的作法,因為父(母)在夜半時分翻身或有打 鼾聲,勢必會干擾到兒童的正常睡眠。他說,為了減少孩子獨睡的恐懼,父母不妨為孩子留一盞小燈或將房門打開,或提供他喜歡的玩偶作伴,可幫助孩子安心入 睡。

吳家碩強調,孩子的睡眠習慣受父母的影響最大,如果家長能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定時上床、定時起床、不貪睡、不少睡」,對孩子的健康絕對有益;一旦孩子發生失眠或睡不安穩等狀況,家長就應盡量找出影響孩子睡眠的原因。

▇ 孩子睡不好,怎麼辦?

1.讓孩子在自己房間睡覺。

2.白天勿睡太久。

3.睡前避免玩跑、跳等活動量大或容易興奮的遊戲或活動。

4.製造愉快的氣氛,引導孩子歡歡喜喜地去睡覺。

5.選擇說故事、聽音樂、唱兒歌等輕鬆的活動。

6.把房間光線調暗,製造安靜環境,幫助孩子入睡

7.讓孩子選擇喜愛的玩偶陪伴入睡。

(資料來源/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 )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大紀元 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

資料日期:2014年3月12日

生動的教學方法往往可以吸引大多數孩子,而且他們也更容易記住所學的內容。相反宣講、灌輸式的授課方式,會讓孩子覺得乏味而且容易忘記。最近美國的一個相 關研究對此作出了科學認證。研究顯示,人類透過聽覺產生的記憶,遠不如視覺及觸覺牢固,代表最有效的授課方式,應同時兼具視覺與觸覺的記憶點。

視覺和觸覺比聽覺記憶深刻

美國愛荷華心理學團隊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線上期刊的研究稱,若讓 受試者先聽1個單音,4秒後再聽另一個相同或不同的單音,多數受試者都能分辨兩個單音頻率的異同;若播放間隔時間超過8秒,受試者的出錯率則會隨著間隔時 間延長而升高,但在視覺及觸覺刺激的實驗中,即便刺激出現間隔時間持續32 秒,受試者辨別刺激異同的準確度仍不受影響。

據台灣《醒報》報 道,愛荷華大學副教授艾米波倫巴解析,大腦並非將所有感官輸入的刺激摻雜在一起形成記憶,例如聽覺形成記憶的方式,就與視覺及觸覺不同,這也導致記憶能夠 保存的時間有長短之分。「如果教師希望學生牢記上課內容,就不能只是講課,而應該提供學生在視覺及觸覺方面的記憶點。」美國布蘭迪斯大學講師史考特格拉維 那表示,「這也是實際操作教學最主要的目的。」

大腦對從不同感覺器官輸入的信息有不同的吸收率。另一實驗結果表明,在通常情況下,大腦對視覺輸入的信息吸收率最高,可達83%;對聽覺輸入信息的吸收率為11%;嗅覺可達3.5%;對觸覺和味覺輸入信息的吸收率最低,依序為1.5%和1%。

多感官參與有助記憶

人們在記憶外部信息時,必須先要去接受這些信息,而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止一個,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等。有多種感官參加的記憶叫做「多通道」記憶。這種記憶方法的效果比單通道記憶強得多。

網 絡圖書《7招趕超優等生》中介紹了一個研究顯示,各種感覺吸收知識的比率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健全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種感官器官吸收知識的 比率如下:視覺占83%、聽覺占11%、嗅覺占3.5%、觸覺占1.5%、味覺占1%。從記憶的效率看,單靠聽覺獲得的知識,3小時能記住60%,3天後 只記住 15%;只靠視覺獲得的知識,3小時後能記住70%,3天後記住40%;視覺、聽覺並用獲得的知識,3小時後能記住90%,3天後仍可記住75%。

這 說明從總體上看,多種感官並用記憶的效用好。這是由於多種感官同時接受知識,就可使同一內容的大腦皮層上建立許多通路,留下多種痕跡,即使某一痕跡淡薄 了,還有其他痕跡在,可以使記憶重現。此外,因為多種感官以多維度、多層次的方式感知識記材料,立體地反映一個對象,信息就會通過不同的感覺神經通路傳入 大腦,起著不同角度的複述、強化作用,從而使印象加深。

事實上,記憶的規律就是這樣,愈是動員的器官多,愈能記憶深刻。因為同一信息,通過眼、耳、口、鼻、手等器官去接受,使大腦皮層各個相應區域都同時開了綠燈,都興奮起來,這樣他們之間又互相建立了聯繫,和原有的知識也掛起鉤,留下的「痕跡」也就深刻,自然記憶也就牢固了。

心理學家理查德·湯普森和醫學家斯凱爾研究證明,人的小腦中被稱為「下橄欖核」的部位對記憶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習中,充分調動人腦視覺中樞、聽覺中樞、語言中樞、運動中樞等各個部位的積極性,協同記憶,對於提高記憶質量效果顯著。

應該特別強調的是,通過實驗、製作等實際操作,不僅可以增強感性知識,提高記憶效果,而且由於經常活動手指,還可以使大腦溝回 增多變深,提高智能。大腦控制整個軀幹的腦細胞數量只相當控制雙手的腦細胞數量的1/4。特別是左手參與實驗、製作等,有利於開發右腦,培養創造力。

多感官教學

「多感官教學法」是幫助學生透過互動,把「眼看」、「耳聽」、「口念」和「手寫」等都動員和配合起來,更有效地學習。

據香港教育網介紹,多感官教學法。例如學習認識一個字老師可首先引導孩子找出這個字的各個部件組成 (視覺學習),再帶大家大聲念出來(以加強聽覺記憶)。於是,這個字的訊息分別由視覺和聽覺傳送至大腦,並在大腦內進行解碼和統整。

之後,可引導學生邊念邊用手在空中比畫(強化手眼協調記憶),或在紙上臨摹這個字(強化觸覺記憶)。這樣,這個字除了語言外加上動作強化記憶。

學 習中文字的時候,如果把文字的形、音、義相聯結,會有助學生對中文字的記憶。今年6歲的琪琪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孩子,目前記得很多漢字。她說幼稚園的老師 會編一些順口溜幫助孩子記住難寫的漢字。比如「翻」字,老師首先將字寫出來,然後把組成字的「零件」拆出來,——「一個小米人,帶著小歪帽,做在田地裡, 學習又學習。」孩子覺得很有趣便很容易記住。

另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身體力行,親身體驗學習歷程,例如當學生學習環境污染的時候,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環境污染嚴重的地方,親身經歷環境污染。並可以用不同方法,把經歷記錄下來。當然,如果記錄是多感官的,學習效果會更理想。

阿倫·佩維奧博士說:「假使你僅僅通過詞語來記住事實和想法的話,那麼你只用了你一半的腦力。當同一事實或想法不僅通過詞語來記住, 同時也通過圖像或草圖來記住,那樣就在你的記憶中建立起了一個強有力的聯合體。當你需要回憶這個事實和想法時就可以從這一聯合體提取。」

(責任編輯:李曉清)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 撰文者:褚士瑩

資料日期:2013年6月24日

首先我要聲明的是,我並不是語言天才。

實際上,我不知道什麼人是語言天才。很多人或許會以為學習外語是一份額外的負擔,但歌德有句名言:「Those who know not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know nothing of their own.」(那些不懂得外語的人,等於對自己一無所知)也就是說,一個人會多少種語言,就有多少種生活。至於只能活在一種語言裡的人,生活就像明明有超高速的無線寬頻網路,可是只能用來上一個網站,任誰都會覺得很可惜吧?

我們都學過英語,或者正在學英語。我也是其中一個。因為過去二十年來居住在美國東岸,英語可以說是我日常使用頻率最高的語言,但是英語也終究不是我的母語,我也經歷過辛苦的學習過程,也翻爛過幾本字典,也犯過各式各樣的錯誤,因為口音鬧過各式各樣的笑話,所以就算現在我的英文出現一些拼字或語法上的錯誤,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但無論犯多少錯,都沒有人說我不會英語。

這樣的自信,或許立刻會讓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人感到有距離感,若只因這世界上存在可以使用外語的人,就讓你覺得不舒服的話,你的問題應該不是語言學習,而是其他的心理障礙,因為知道世界上確實存在著很有錢的人,過得很幸福的人,大概也都會讓你覺得不舒服。

倘若你可以克服這個心結,不會莫名其妙開始宣揚說中文多麼博大精深,中文學好比較重要,或是日本跟韓國的漢字都是從中文演變而來,何必去學昔日蠻夷戎狄的番邦語言,還說現在很多西方人都讓孩子學中文所以我們不應該去學外語的話,我們就有可以對話的空間。

我學過的語言,無論學得好不好,從泰語、維吾爾語、廣東話、馬來語、日語、韓語、緬甸語、擺夷語、阿拉伯語、英語(包括約克夏方言),還有一點義大利語跟巴西的葡萄牙語,有些學得好,有些半途而廢,而且顯然我還會繼續學習新的語言,但這過程當中,我發現學語言最重要的,已經不是語言本身了,而是養成「學習的習慣」。

語言就像樂器,當然有困難的,也有容易的,但是並不是學得會、學不會的區別,而是需要的時間,有的長一點,有的短一點罷了。我相信就算不是語言天才,任何人也都可以學會十種語言,只要有需要、有好奇心,說實在的,學習一種或十種外語,真的是沒什麼大不了的。

我相信語言學習不應該被當成「學科」來看待,更不應該光從該語言的「出路」來決定它的價值。作為一個在世界各地工作、生活的人,我深刻體會「國際化並不等於英文化」,多國語言、多元文化才是王道。

而學習多種語言,瞭解多種文化,便能培養多元思考方式,擴展視野,也才有創造的可能,太偏重單一語言,就好像近親繁殖,會造成文化的萎縮。只是複製再複製,無法走出自己的方向。現在是強調原創力、創意的時代,或許阿拉伯文、拉丁文、波蘭文等在現今社會看來,屬於非主流語言,但說不定哪天,這些技能也會變得很有用。為了學語言而學語言,把語言當成一門學科,是貧乏而缺乏說服力的。為了生活、為了好奇,那麼語言的世界就寬了。

常常聽到的那幾句話就是當地文化

當我一開始學習泰語的時候,並沒有到正式的學校去,但是從日常每天跟路邊的小販,搭車時聽陌生人聊天,打開電視看到綜藝節目或是MV單曲,我發現重複率非常高的幾個字,幾乎每兩三句話就必然會出現其中的一、兩個字。

泰國人無論男女老少,只要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忍不住發出「Chorp!」更加愛不釋手時,就會重複說「Chorp Mak Mak!」

吃到好吃的東西的時候,咬一口就會驚嘆的說「Aroy!」無論是五星級飯店的料理,還是路邊攤販的小吃。

只要看到誰精心打扮了,穿漂亮的衣服,無論男女,一定會被誇獎「Suay!」更誇張的就會說「Suay Mak Mak!」

要是身邊有人生氣了,旁邊一定有人拚命在旁邊勸說「Jai Yen Yen!」生氣顯然是很要不得的事情,讓身邊的人都覺得丟臉。

無論是手上的一個杯子不小心打破了,或是一整個櫃子的貨品打翻了,受害的商家跟闖禍的客人,都搶著說「Mai Pen Rai!Mai Pen Rai!」

一開始,雖然不知道這幾個字確實的意思是什麼,但是不斷在各式各樣的場合聽到這些字,自然而然就理解這幾個字的意義,還有這幾個簡單的字對於整個泰國社會的重要性。

能夠遇到喜歡的事物,吃到好吃的東西,看到賞心悅目的景象,是三件泰國人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事情。及時行樂,人生苦短。不喜歡,不好吃,不美的東西,無論再怎麼便宜也沒有用,再窮的人也不會去碰。

但萬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與其追究、懊悔,最重要的都是先把心放下,算了,沒關係,已經發生的事,有什麼好說的呢?繼續昂首闊步,把自己弄得漂漂亮亮的往前走吧!只是闖禍的人,搶著說算了算了,對於不習慣這個文化的外國人來說,一開始可能聽了會很生氣吧?

當我也開始把這幾個字,隨時隨地掛在嘴上以後,發現身邊開始被永遠的笑容圍繞著,被當成觀光客的爾虞我詐沒有了,陌生城市的緊張感消失了,我開始變成曼谷人看得起的「上道」的外國人,開始懂得泰國式的生活態度。

尊重異文化觀點、易地思考,當然是所有進入田野工作者的前提,可是如果事實是:不論我們再怎麼努力嘗試,不同的環境所塑造出不同的世界觀終究存在著隔閡;我們今日自以為成功的跨文化溝通,如果其實只是受到強勢文化支配,造成可以理解的假象而已呢?

我從泰國人身上學到,無論是泰國人看外國,或是外國人看泰國,都有跨不過去的地方,當西方努力的找尋理論來解釋的時候,泰國人只會說,這就是文化差異,明白了、接受了就好了,你過你的,我過我的,Mai Pen Rai,無所謂。

這種時候,對方的語言就可以幫助我去直接感知對方的環境,而不是硬要用我的文化經驗,從「翻譯」的角度去預期對方的反應,否則這道永遠跨不過的溝,就會越變越寬。

只要學會五個字,就可以在泰國生活了!

一旦我接受了Chorp,Suay,Aroy,Jai Yen Yen,還有Mai Pen Rai這幾個字對於泰國人生命的無比重要性,而不是這些事物跟價值觀對於我個人的意義,我在泰國的日子就開始變得很好過了—因為我知道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都要Jai Yen Yen,別把自己跟身邊的人都弄得那麼沉重,既然已經發生的事,不要頻頻回頭,Mai Pen Rai,往前看,吃點好吃的吧!把自己弄得光鮮亮麗吧!買點喜歡的東西犒賞自己吧!人生多麼美好!

說曼谷是全亞洲最國際化的城市,我個人認為當之無愧,作為一個從過去到現在從來沒有被殖民,從來沒有排外、恐外的社會,選擇在曼谷落地生根的外來族群,確實來自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每個不同地方來的人都可以在這個城市裡,找到自己的位置。英國人在這裡找到銀行業,印度錫克教徒在這裡佔領了裁縫業,華人掌握黃金市場,印度人買賣鑽石,俄羅斯人經營特種行業,美國人教英文,澳洲人做房地產,緬甸人在漁船上,伊朗人設計珠寶,奈及利亞人專門跑單幫出口民生用品到非洲,也有中東人專屬的觀光醫療市場,菲律賓人在旅行業的地位則在南方度假島嶼無可動搖。

各式各樣的人選擇在泰國居住,有些歐洲人在曼谷居住幾十年的時間,卻還是完全不會說泰語,也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無論多久都還抱著進入「蠻荒」的心態,長期適應不良與對泰國人的無法理解,變成這群人的標記。相反的,我身邊卻也有丹麥人、俄羅斯的朋友,不只全心全意生活在泰國式的生活態度裡,泰文聽讀說寫都非常流利,甚至還會唱些東北農村Isaan地區的鄉村歌謠,通過政府的檢定考試,正式入籍泰國成為泰國人。

我自己十多年來,以泰國作為NGO工作的據點,是一個觀察者,卻也是一個參與者,從生活點滴,到自身的改變及思考,當然少不了文化衝突的笑點,都成了我在學習泰國語言時最大的支持力量,因為我看到,要是我們能更努力嘗試,自然就能看到別人眼中的世界,也更能學會如何尊重彼此的觀點。

「不要相信任何主動跟你說英文的人。」成了二十多年前,我第一個泰國朋友給我的忠告,也是最好的忠告。因為即使不懂泰語,透過幾個不斷聽到的字眼,任何人也能夠感受到這個語言傳遞的訊息,可是用英語裝飾過以後,雖然還是從泰國人的口中說出來的話,反而聽不出真正的情感跟意義了。

原來只要學會五個字,就可以開始在泰國生活了。

提醒自己三件事

大部分的人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會犯三個錯誤,那就是:學得太辛苦、背誦太多沒有用的字彙、跟背誦複雜的文法。以至於把學習外語變成一件很困難,又很無趣的事。如果我要立刻開始學習任何語言,我只要提醒自己這三件事。

第一件事,學語言不需要懸梁刺股,開開心心交一個當地朋友所學到的語言,可能遠勝於戰戰兢兢上語言學校好幾年的效果。

第二件事,除了初期的一百個單字以外,接下來最好所有的字彙,都是在日常實用的句子裡學會的。遇到不知道的字就去琢磨猜測、去問人、去查字典,如果你背下大量字彙,那你只能考好試,不能真的學好語言,因為如果不是在真實情況裡學的字彙,真的需要用到的時候,你不大可能能快速的從記憶中把這些隨機的字彙翻出來。

第三件事,文法是用出來的,而不是背出來的。如果今天有一個正在學中文的外國人,突然問你中文的文法規則,我們大部分的人都無法解釋,但我們卻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正確使用—而且可能從六歲就已經會用了。所以學習一種外國語言的時候,別忘了也是同樣的情形,最好的學習方法不是背誦規則,而是模仿、使用,直到你自己的耳朵聽起來順了,通常就是對了。文法跟字彙一樣,不是那種可以預先學起來放的東西。

所以我第一步就是要挑一本簡單的教材,最好是有附語音檔的,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這是一本好的教材,運用好的教學方法,那麼可以節省好幾個禮拜的學習時間。所謂好的教學方法,就是十二個小時分量的教材中,能夠幾乎涵蓋你會用得到的所有內容,所以只要一本就夠了。如果英語不錯的人,不妨考慮美國的外事服務局(FSI,全稱是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所出版給美國外交人員學習各種外語的教材,就是屬於這種一本就夠的好教材,雖然比較貴,但是值回票價,就算不是外交官一般人也能購買。

可惜我們很多人學到教材的一半,就因為種種原因中斷,等到再想起來或是再次下定決心,中間已經隔了好幾個月,這時候該怎麼辦?最好的方法是,從上次中斷前的最後一課開始,然後往前複習,而不是從第一課。

反過來複習的時候,除了正文外,練習也不能偷懶省略,如果發現自己不能回答習作的所有問題,就再往前一課,直到你能夠完全掌握那一課為止。

當掌握一個語言的基本結構,同時累積到一千個字彙以後,就是可以從初級進入中級,開始閱讀了。閱讀報紙、雜誌,看電視、電影,聽網路收音機,甚至廣告,而不是課文,因為真實世界的用法,會快速增強對這個語言的掌握能力,還有真正有用的字彙,從自己有興趣的版面或節目開始,就算是演藝圈的八卦新聞也無妨,如果能夠去旅行,跟當地人直接交流,細心聽他們怎麼說話,通常會有突飛猛進的效果。

一旦有中級程度以後,持續讓生活裡面出現這個外語的元素,繼續閱讀報紙、雜誌,看電視、電影,看廣告,平常在網上連線的時候固定打開網路收音機,就可以在不需要額外花時間跟金錢特地學習的情況下,保持已經有的程度。

一旦開始學習之後,每天的學習時間不用太長,就算半小時也可以,畢竟我們還有很多別的事情想做、要做,但是最大的忌諱是三天捕魚、兩天曬網,一旦開始就要每天學習持續一段時間,直到有基本的基礎為止,否則就像停停蓋蓋的地基,脆弱的地基是沒有辦法往上蓋房子的,最好的長度是每天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中間可以短暫休息一次,或是分成上下午一天兩次。

有了學習過好幾門外國語言的經驗以後,我一點都不需要問自己:「我學得會XX語嗎?」

我真正最需要問自己的問題其實是:「你這個懶惰的傢伙,該不會在三個月之內半途而廢吧?」

學語言的真實狀況,就是這個樣子。

 

書籍資料

書名: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這是突破人生限制的希望之鑰!
作者:褚士瑩
發行日期:2013年02月01日
出版社:大田

褚士瑩

國際NGO工作者。   

擔任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銀行信息中心)的緬甸聯絡人,協助訓練、整合緬甸國內外的公民組織,包括各級NGO組織,少數民族,武裝部隊,流亡團體等,有效監督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 Group)、亞洲開發銀行(ADB)及世界貨幣組織(IMF)在缺席二十多年後重回改革中的緬甸,所有的貸款及發展計畫都能符合財務正義、環境正義,以及其他評量標準,為未來其他各項金融投資進入緬甸投資鋪路。 

回台灣的時候,他跟在地的NGO工作者,一起關心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教育、社區營造、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等,希望更多優秀的人才能夠加入公民社會,這個領域的專業人才能夠一起做得更好。   沒有做這些嚴肅的事情時,他喜歡寫作,航海,划獨木舟,騎自行車,喝黑咖啡,吃芒果。至於去埃及AUC大學唸新聞,泰國唸語言,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唸公共政策,這種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不用提了。在大田出版的中文作品包括「元氣地球人」系列、《年輕就開始環遊世界》、《每天多愛地球一點點》、《地球人的英語力》、《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

memob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